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斗字的意思、科斗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斗字的解释

科斗文字。《晋书·束晳传》:“漆书皆科斗字。”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囊简久藏科斗字,銛锋新莹鸊鵜膏。” 清 赵翼 《题<李静庵印谱>》诗:“何以 孔 壁中,尚有科斗字?”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同时也就改换了大纛旗上的科斗字,写道‘ 女娲氏 之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科斗字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书体形式,又称“蝌蚪文”,因笔画形态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其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卢植传》,汉代学者认为科斗字是先秦时期篆书的变体,主要用于典籍抄录或青铜器铭文。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科斗字“笔画圆润多曲,起笔重而收笔轻,状如蝌蚪”,具有鲜明的象形特征。

从历史渊源看,科斗字可能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考古发现如战国竹简(如湖北郭店楚简)中可见类似笔法,佐证了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应用。《中国书法大辞典》指出,科斗字在秦汉时期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其艺术形式仍影响后世篆刻与书法创作。

现代文字学研究认为,科斗字并非独立文字系统,而是篆书书写的一种风格化表现。其形态特征包含两点:一是笔画首端肥厚如点,尾端纤细如线;二是结构保留篆书圆转对称的特点,但更强调动态韵律。此类书体多见于汉代壁书、魏晋碑刻的摹本,例如《三体石经》中的古文部分。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科斗字”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其名称来源于字形特征及历史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形特征
    科斗字(又称“蝌蚪文”)是一种古代汉字字体,因笔画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这种字体多见于先秦时期的竹简、漆书或石刻中,尤其在汉代及以前的文献中有所记载。

  2. 历史应用

    • 据《晋书·束晳传》记载:“漆书皆科斗字”,说明科斗字曾用于竹简漆书。
    • 宋代苏轼在《谢曹子方惠新茶》诗中提到“囊简久藏科斗字”,侧面印证了其作为古文经籍载体的文化意义。

二、延伸含义

  1. 古文经籍的代称
    因科斗字多用于先秦文献,后世常以“科斗字”代指古文经籍或失传的古代文字。例如清代赵翼的诗句“何以孔壁中,尚有科斗字?”即暗指古文经典。

  2. 其他关联含义

    • 蝌蚪的别称:科斗字原指蝌蚪,后引申为字体名称(如《庄子·秋水》中“科斗”指蝌蚪)。
    • 篆书变体:部分文献提到科斗字与篆书中的象形变体(如悬针、垂露等)相关。

三、文化影响

科斗字作为古代文字的典型代表,在文学、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鲁迅在《故事新编·补天》中曾以科斗字描写神话场景,体现了其文化符号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科斗字的具体字形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晋书》《苏轼诗集》等文献,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艾壮案吏邦国殄瘁边壤愎很谗谄朝天捣乱车速齿迈春暖花香村撮鸟待答不理點蒼东王恩锡犯边方仪房植饭痂分服佛海佛心腐酒高嗓门管浅轨据果茶孤棹狐祥酒席课获穬麦蘖朗抱烂若麟振理算木杵逆河扭亏抛嚲亲重热障柔复柔规三顾草庐骚客山槛神貌誓令实拍事寔试诗四夷晚就无轨武警下保衔悲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