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怀悲戚。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有识衔悲,行路掩泣。” 唐 郎士元 《关羽祠》诗:“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迹。”
“衔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 bēi,其核心含义为心怀悲戚,常用于古典文学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面拆解:
近义词:含悲、怀悲、含哀
反义词:衔喜、忘忧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
“有识衔悲,行路掩泣。”
——描述有识之士心怀悲痛,连路人也为之落泪。
唐·郎士元《关羽祠》:
“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迹。”
——表达对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哀叹。
“衔悲”常与其他情感结合,形成复合词:
多用于书面或古典语境,如悼念诗文、历史叙事中,强调隐忍而深沉的哀伤。例如:
“亲友闻讯,无不衔悲,叹命运之多舛。”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演变或具体典故,可参考古典文学典籍或权威词典。
《衔悲》是一个成语,意为怀着悲痛而苦思冥想。形容心中悲伤或愁思沉重,无法释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失去亲人或亲友后的悲伤和痛苦。
《衔悲》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衔”(衣)和“悲”(心)。
• “衔”的部首是“衣”,共有6画。
• “悲”的部首是“心”,共有12画。
《衔悲》一词最早出自《汉书·韩安国传》,原文是:“望天衔悲。悲者道人之常情也。”意为“仰望天空,怀着悲痛的心情。”
繁体字“銜悲”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用过的写法,意义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写作《衔悲》的方式有一些变化,例如:
• 衔:有时将“衣”字写作“亶”,表示品质高尚。
• 悲:有时将“心”字写作“忄”,表示内心忧伤。
• 他因失去父母而日日夜夜衔悲。
• 失去挚友后,他整日沉浸在衔悲之中,无法释怀。
• 衔泪:含着泪水;含泪
• 衔痛:怀着痛苦;忍受痛苦
• 心悲:内心悲痛
• 扼腕:悲痛哀伤;深感痛惜
• 倾城:伤感心情;痛心
• 快乐:愉快;高兴
• 安慰:抚慰;安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