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案吏的意思、案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案吏的解释

谓惩办下属官吏。《汉书·丙吉传》:“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輒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吉 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 吉 ,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 吉 始。” 唐 杜牧 《上白相公启》:“ 邴吉 陋案吏於公庭, 袁安 不錮人於圣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案吏"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特指负责处理文书、审阅案卷的低级官吏,主要活跃于郡县等地方官府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构成

    "案"指官府文书、卷宗或待审理的案件;"吏"指在官府中办理具体事务的基层办事人员。合称"案吏",即专职处理官府文书档案或协助案件审理的吏员。其职责包括文书起草、档案整理、案卷核查、记录口供等基础性司法行政工作。

  2. 历史背景与职责

    在汉代及后世地方行政体系中,案吏是郡县衙门中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不属有品级的"官",而是受长官(如县令、郡守)或上级吏员(如功曹、狱吏)差遣的办事人员。其具体工作涉及:

    • 整理、保管刑狱案件或行政事务的文书档案("案牍")。
    • 协助记录诉讼当事人的供词、证言。
    • 核查案卷中的细节、数据。
    • 处理日常行政公文往来。

      他们是维持地方司法和行政运作的基础力量,但地位较低,常被视为"刀笔吏"。

  3. 权威来源参考

    该词释义主要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历史制度研究:

    •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对"案吏"的释义为:"管理案卷的官吏。" 其解释侧重于文书管理职能。
    • 王克之《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在解释汉代地方属吏时指出,郡县中有大量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其中即包括处理文书案卷的吏员,其职责是"主记事、录囚、掌文案",与"案吏"的职能高度吻合。

"案吏"是古代中国地方政府中,专司文书处理、案卷管理和司法记录等具体事务的低级办事人员,是官僚体系中不可或缺但地位较低的实务操作者。

网络扩展解释

“案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官府中负责办案的吏员,也可泛指处理案件的下属官吏。该词由“案”(案件)和“吏”(官吏)组合而成。

  2. 历史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汉书·丙吉传》。丙吉任丞相时,对犯错的掾史(属吏)采取宽容态度,认为“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是耻辱,因此开创了“公府不案吏”的先例。此典故反映了古代官员对下属官吏惩戒的审慎态度。

  3. 词义演变
    原指惩办下属官吏的行为(如《汉书》用例),后逐渐延伸为对办案吏员的通称。唐代杜牧《上白相公启》中“邴吉陋案吏於公庭”亦延续此意。

  4. 现代解读
    当代词典补充强调其指代办案人员的职能属性,并引申要求吏员具备公正廉洁的品德。


总结来看,“案吏”在不同语境中既指具体职务(办案吏员),也隐含古代官场对下属惩戒权的特殊政治文化内涵。可通过《汉书》典故与职能属性两个维度综合理解该词。

别人正在浏览...

白瓜白乙迸激边政涔灂摧枯电视连续剧鼎邑顿瘵鄂君舟烦缛風凉人高行回视斝耳见驾及今稽问居圉克肖雷谤林埛六章隆矜六安茶路门学履水珠尨茸免役法敏慧漠溟农中攀橑平门平阡乾荫乔做清挺日东月西晒暖伤辞少陪势如劈竹视微知著什物司搏思韵竦戎叹奇贪润梯梁同明相照铜豌豆讬巧猥贱维兮香墨小月夏衣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