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 唐 张说 《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 长安 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岁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课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hé,其核心含义为考核,主要用于指对事务或人员的审查与评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
——意为汉光武帝与明帝亲自处理政务,并对三公(高官)进行考核。
“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描述尹先生受命考核人才优劣,因效率高而受赞誉。
课核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由两个汉字组成:课和核。课核的意思是课程的核心或主要内容。
课核的首字部首是“讠”(yán),它表示与言语有关的事物;核的首字部首是“木”(mù),它表示与木材、森林等有关的事物。课核的总体笔画是16画。
课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课”这个字表示教授知识和学习,而“核”表示中心或重点。繁体字“課核”也有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中,课核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课”的写法是「課」,而“核”的写法是「為也」。不过,这两个字在现代汉字中已经统一为“课”和“核”了。
1. 这门课的课核是学生们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家长和老师都很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核内容。
课程、课本、核心、核实、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
近义词:主题、要点、重点。
反义词:非核心、附属、次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