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後漢書·朱浮傳論》:“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課覈三公。” 唐 張說 《四門助教尹先生墓志》:“ 長安 之初,大開貢舉,考功是歲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課覈淑慝,時稱無滞學矣。”
“課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è hé,其核心含義為考核,主要用于指對事務或人員的審查與評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課覈三公。”
——意為漢光武帝與明帝親自處理政務,并對三公(高官)進行考核。
“召先生課覈淑慝,時稱無滞學矣。”
——描述尹先生受命考核人才優劣,因效率高而受贊譽。
課核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由兩個漢字組成:課和核。課核的意思是課程的核心或主要内容。
課核的首字部首是“讠”(yán),它表示與言語有關的事物;核的首字部首是“木”(mù),它表示與木材、森林等有關的事物。課核的總體筆畫是16畫。
課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課”這個字表示教授知識和學習,而“核”表示中心或重點。繁體字“課核”也有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中,課核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課”的寫法是「課」,而“核”的寫法是「為也」。不過,這兩個字在現代漢字中已經統一為“課”和“核”了。
1. 這門課的課核是學生們學會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
2. 家長和老師都很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課核内容。
課程、課本、核心、核實、核心價值觀、核心競争力。
近義詞:主題、要點、重點。
反義詞:非核心、附屬、次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