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老的意思、都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老的解释

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酋长、长辈的称呼。《隋书·地理志下》:“本之旧事, 尉陀 於 汉 ,自称‘蛮夷大酋长、老夫臣’,故 俚 人犹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其族铸铜为大鼓……相攻击,鸣鼓以集众,号有鼓者为‘都老’,众推服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老”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方言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方言使用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少数民族尊称

    指古代岭南地区(今两广一带)少数民族部落中对首领或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记载,“都老”为古时俚、僚等少数民族对酋长或长老的称谓。

    例证:《隋书·地理志》载:“岭南俚人……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

  2. 方言中对老人的通称

    在部分方言(如粤语、客家话)中,“都老”泛指年长者,含尊敬或戏谑之意。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收录该词于粤语片区,表“老头儿”或“老人家”。


二、历史与用法演变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称号”,引《隋书》《通典》为据。

  2. 《辞源》(修订版):

    强调其历史性,标注为“古时岭南俚俗语”。

  3. 《粤语方言词典》(詹伯慧主编):

    收录方言用法,注明“带随意色彩,非正式场合使用”。


补充说明

“都老”属生僻词,现代汉语极少使用,研究需依托古籍及方言调查。学术引用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及《中国历史大辞典》,以保障释义的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都老”是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对族群首领或德高望重者的特定称谓,兼具尊称与职称的双重属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定义
    “都老”为壮语音译词,最早见于《隋书·地理志》和《宋史·蛮夷传》等史籍,指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酋长或长辈。这一称呼在壮族文化中尤为突出,既是村民对族长、头人的尊称,也代表一种社会职务。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据《文献通考》记载,壮族先民通过铸造铜鼓象征权威,“有鼓者号为都老”,族群集会或征战时击鼓为号,拥戴“都老”为领袖。元朝文献也提到,拥有铜鼓的“都老”能号令群众,成为族群凝聚的核心。

  3. 职责与选拔条件
    “都老”需由年长男性担任,且需符合以下条件:

    • 为人公正,品德受认可;
    • 具备领导能力和魄力;
    • 深得村民信任。
      其职责包括管理村务、调解纠纷、主持祭祀等,是村寨的最高管理者。若失职或丧失公信力,村民可罢免其职。
  4. 文化象征
    铜鼓不仅是权力象征,也是“都老”身份的标志。族群通过“击鼓集众”形成集体行动,凸显“都老”的号召力。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壮族社会的自治传统和等级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隋书》《宋史》等史籍,或参考壮族社会历史研究的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昏昏安贴跋録宝倌逼逻不嚘春盎刺切村胥大礼服稻场点焊钝钩顿足搥胸恩威房地凡智分擘坟窠辅济负苓者根蔓共人花麻焦躁不安加食计籍机匠局脊檩九剑酒开花结实科敷孔径滥泛蜡槃燎浆泡妙异逆斥涅齿倪嗣冲浓黛浅色气割磬钱清算侵官青葽耆儒硕老岨谷热忽喇舍策追羊水木匠悚侧跳加官晩父晩磬乌飞兔走下黩闲宴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