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柴草。《晋书·冯跋载记》:“ 弘 乃密严人课草十束,畜火伏兵以待之。”
“课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征收柴草。“课”在此处意为征收(如课税),而“草”指用于燃料或饲料的干草。
出处与例句
出自《晋书·冯跋载记》:“弘乃密严人课草十束,畜火伏兵以待之。”
意为:冯弘暗中命令百姓缴纳十捆柴草,并埋伏士兵用火攻应对敌人。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行政术语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详细记载。
《课草》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学识浅薄、缺乏学习经历的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或学科上缺乏基础知识的人。
《课草》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讠(让字边头)”和“艹(艸字头)”。它的拆分笔画是7画。
《课草》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汉官方编纂的《汉语大字典》中。它是由“课”和“草”两个字组合而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学者用“草檄”来形容学识浅薄或学习不扎实的人,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课草”。
在繁体字中,课草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为「課草」。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课草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1. 这个项目需要一些基础知识,你这种课草是学不来的。
2. 他是个课草,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理解。
组词:课堂、课本、课程
近义词:学渣、废材
反义词:学霸、高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