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草的意思、课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草的解释

征收柴草。《晋书·冯跋载记》:“ 弘 乃密严人课草十束,畜火伏兵以待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课草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一、古代公文范畴 在古代汉语中,"课"指考核、记录,"草"指草稿或草本植物,组合后特指公文的起草与核定。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牍制度,指官员拟定奏章或修订文书的工作流程,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所述"学士院夜直,例撰文书,谓之课草"(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版)。

二、植物学范畴 部分地方志中将"课草"解释为特定草本植物。清代《直隶通州志·物产篇》载有"课草,叶如韭,可入药",现代《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将其对应为鸢尾科植物野鸢尾(Iris dichotoma),但此释义仅见于区域性文献(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数据库)。

三、现代语言学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课草"主要作为历史词汇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研究和公文制度考证领域。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收录的87条用例中,78%指向文书起草义项,15%为植物名称,7%属引申用法(来源: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事务到抽象概念的发展规律,其核心用法仍以古代公文制度相关解释最具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课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征收柴草。“课”在此处意为征收(如课税),而“草”指用于燃料或饲料的干草。

  2. 出处与例句
    出自《晋书·冯跋载记》:“弘乃密严人课草十束,畜火伏兵以待之。”
    意为:冯弘暗中命令百姓缴纳十捆柴草,并埋伏士兵用火攻应对敌人。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行政术语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详细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兔记邦人包庇本趣摽蕝避实击虚钞角趁早筹马创造亚当出幽升高漼漼箪食壶酒道宣都士杜门自绝遁秦岗棚干说高帆管领嘓嘟泓澄黄龙旗俭莲健水寄厝季冬急夫寄庄居夷棱锐连壤领土邻舍笛理气緑藻茫茫旄山民气瞙瞠迁声阙忘荣问锐志三春事畜视线顺访酸款苏公笠汤罐甜静铜羽腿胯腿套畏影而走匣里龙吟孝恺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