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标以示其事。摽,通“ 标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殭僧》:“ 义 下塔不三四步,捧心大叫一声而絶。 李公 遂令摽蕝其事,瘞於其下。”
“摽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
单字解析
组合推测
两字连用可能指古代礼仪中设置茅草标记的行为,如《史记》载“置茅蕝”以标方位。结合“摽”的“标示”义,“摽蕝”或指通过束茅草划定仪式区域或标明席位,属礼制范畴。
使用建议
该词罕见,未见于常规词典。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或参考《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注》等专业辞书,亦可考察《周礼》《仪礼》等文献中类似表述。
建议提供更多语境以便进一步精准释义。
《摽蕝》(bìo xuē)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手”(手部),右边的部首是“艹”(草字头部),整个词共包含了11个笔画。
《摽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意思是指摘取或采摘花草。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是「摽蕝」,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摽蕝》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摽薛」。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多个朝代,书写风格和规范也有所差异。
1. 今天我去公园摽蕝了一束鲜花。
2. 祖母喜欢摽蕝,她经常在花园里采摘各种花草。
摽蕝是一个动词词语,可以在组词中充当动词的基础部分。例如:摽草、摽花、摽果。
近义词:采摘、摘取、采集。
反义词:种植、培植、栽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