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羽的意思、铜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羽的解释

即铜乌。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铜羽应风迴,金茎承露起。” 陈熙晋 笺注:“ 郭延生 《述征记》曰: 长安 宫南有灵臺,高十五仞,上有浑仪, 张衡 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一曰: 长安 灵臺,上有相风灵臺,千里风至,此乌乃动。”参见“ 铜乌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成语含义(比喻义) 指用铜制作的羽毛,比喻外表华丽但缺乏实用价值的事物。该解释来源于现代成语词典,强调事物虚有其表的特性,常用于批判华而不实的现象。如形容过度包装的商品、形式主义的工程等。

二、古代器物名称(本义) 即“铜乌”,是古代用于观测风向的仪器。唐代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中“铜羽应风迴”即指此物。据《述征记》记载,长安灵台曾设此类装置,其原理为铜制鸟形部件遇风转动,类似现代风向标,属张衡浑天仪组成部分。

补充说明:

  1. 现代使用中以成语比喻义更常见,需注意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近义成语的区别——前者强调材质与功能的矛盾,后者侧重内外品质反差。
  2. 作为古代器物时,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诗词注释中,现代实物已罕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羽的意思

铜羽(tóng yǔ)是一个汉字词组,主要指的是锋利的铜制箭头。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箭矢中,铜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箭头材料。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铜羽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钅”(金部)和“⺍”(乏部),由于乏部不常见,可以用“力”代替。根据常用字部首表,铜的拆分部首可为“钅”或者“铓”。

铜羽的总笔画数为16画,分别是:铜(14画)+ 乏(2画)。

来源

“铜羽”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赋》中,文中描述了箭矢如铜之秦羽如霜的景象。这个比喻意味着箭矢的锐利和精准。

繁体

铜羽的繁体字为「銅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铜羽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箠、羽等。

例句

1. 张弓搭箭,一只铜羽射向远处的目标。

2. 铜羽犹如闪电般地射入目标,无懈可击。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铜钱、铜壶、铜矿。

近义词:铜矛、铜剑、铜戈。

反义词:羽毛、羽翼、羽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