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龙旗的意思、黄龙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龙旗的解释

清 朝国旗。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不然十丈黄龙旗,何尝我国无公使。” 袁鹰 《悲欢·十月长安行》:“且不说你曾亲眼看到英雄的人民,怎样砍倒黄龙旗、五色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龙旗是中国历史上首面正式确立的国家旗帜,其正式名称为"黄底蓝龙戏红珠旗",主要通行于清朝晚期。该旗面以明黄色为底,中央绘有一条头朝正上方、五爪张立的蓝色蟠龙,龙身盘曲呈升腾状,龙首正对红色火珠,整体构图遵循"左日右月"的传统方位布局。

从形制演变观察,黄龙旗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初期(1862-1890)为三角旗制,主要用于水师舰船标识;后期(1890-1912)改为长方形制式,正式成为国家象征。旗面尺寸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官用旗长宽比例为3:2,民用旗为2:3,这种规制差异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

图案元素具有深刻文化寓意:黄色象征中央皇权,源自"黄帝土德"的五行学说;龙纹作为帝王专属符号,既承袭《周易》"飞龙在天"的哲学意象,又融合满族萨满信仰中的守护神概念;红色火珠则暗合《庄子》"骊龙颔珠"的典故,隐喻国家权力核心。据故宫博物院文献记载,该设计经同治帝御批,由内务府造办处采用苏绣技法制作,龙睛部位需缀以珍珠凸显立体感。

从历史影响来看,黄龙旗的启用标志着中国传统纹章体系向近代国旗制度的转型。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时,该旗首次出现在国际外交文书,但伴随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0日清政府正式颁令废止,其历史使命遂告终结。现存实物以沈阳故宫藏光绪年间御用旗最为完整,经纺织品保护专家检测,其染料采用靛蓝与茜草的传统工艺配制,色牢度经百年仍保持清晰。

网络扩展解释

黄龙旗是清朝末期的官方国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正式国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黄龙旗(1888-1912)以黄色为底,中央绘蓝色飞龙戏红色火珠的图案,象征皇权与中央集权。其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龙代表帝王权威,黄色对应五行中的“土”和中央方位。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1862年,清政府首次将三角形黄龙旗用于官船和海军舰艇,以便与外国船只区分。此时的黄龙旗并非正式国旗,且民船不得悬挂。
  2. 正式确立:1888年,李鸿章推动将三角形旗改为长方形,并在《北洋海军章程》中明确其为国旗,1889年获慈禧太后批准。

三、设计与象征

四、历史意义

黄龙旗的诞生源于晚清外交需求。李鸿章等官员意识到国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尤其在列强侵略背景下,亟需通过旗帜提升国际形象。它见证了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1912年随清朝灭亡而废止。

五、相关争议

部分记载提到“五条龙”设计,但多数权威资料描述为单龙戏珠。可能因不同时期或使用场景存在差异,但主流历史记载以单龙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历史分析)及(国旗演变)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盎溢安神定魄报信悲悴本籍别骛材谞剿拾醇固叠字顿军冯脩风雨不透桴木扶助工偻关牒官牒关召鬼灵精还锋寒原好奇心后烈秽毛教禁咭咧呱啦矜贷鸠盘茶吭啷壸阁狼窜潦车柳眉隆周没分祁连山青笺诠言区极塞蔽羶根衫袖烧空世数水居俗读岁饫痑软踏颓推迻脱桃婴儿窝里炮屋里家五色肠毋寱毋喘相伯仲限令小寃家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