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尽天年。《书·洪范》:“五曰考终命。” 孔 传:“各成其长短之命以自终,不横夭。” 唐 白居易 《策林一·兴五福销六极》:“於是乎三和之气,訢合絪緼,积为寿,蓄为富,舒为康寧,敷为攸好德,益为考终命。”亦省作“ 考终 ”。 晋 潘岳 《杨荆州诔》:“誄德策勋,考终定諡。” 宋 陆游 《求志居士彭君墓志铭》:“考终於新第。”《明史·韩爌传》:“进药始末实只如此,若不据实详剖,直举非命之凶称,加之考终之令主,恐先帝在天之灵,不无恫怨。”
“考终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定义
“考终命”指人自然寿终、享尽天年,即生命以正常方式终结,不遭遇横祸或夭折。该词由“考”(考虑、完成)、“终”(终结)、“命”(生命)三字组成,强调生命的完整性和自然终结。
文化渊源
这一概念源自《尚书·洪范》中的“五福”之说,其中第五福即为“考终命”。古人将“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视为人生圆满的五大标准,而“考终命”作为最后一福,体现了对生命善终的重视。
深层内涵
其核心在于“自然天命”,即通过遵循道德规范、保持身心健康,最终实现高寿且无疾而终的理想状态。如唐代白居易在《策林》中提及,需通过积累德行与和谐之气才能达到此境界。
相关延伸
在历史文献中,“考终命”常与“横夭”相对,例如《明史》记载大臣韩爌曾用此词强调帝王应得善终而非非命之亡,反映了古代对生命终结方式的伦理评判。
现代意义
如今该词多用于传统文化研究或文学作品,表达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亦隐含对当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启示。
可通过查阅《尚书·洪范》原文或相关史学论著(如、6)进一步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演变与应用。
《考终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经过严格的考验,最终确认下来的命运。它形容经过多方考验后,命运才能决定。
《考终命》的拆分部首是“⺮”和“亼”,它们分别是竹的偏旁部首和人的偏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5个。
《考终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观念,源自于对命运和命理的思考。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考終命」。
在古代,字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考终命》的写法也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古时候的写法如下:
『考』:⺮部+丂,表示以竹子为考核的标志。
『终』:纟部+冬,表示命运最终决定的意思。
『命』:口部+云,表示命运或生命的意思。
这个考试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将决定我未来的命运,真是一场《考终命》。
组词:命运、命理、考验、决定等。
近义词:天命、运气、福气等。
反义词:不幸、厄运、倒霉等。
哀焭罢弊抱玉握珠罢人拔用倍万布化采风问俗漕耗传尸痨瘯癳丹徒布衣点将録低洼动员抖擞精神法皇方帅藩罗缝联补绽佛面馥芬耕藉狗彘不食其余祼献鼓儳归敬黄千叶极地爬天节肢动物叽叽喳喳禁殿惊浪金兰之交髡顿肋脦连环计崚层迷失銆刀墨吏木鹤仙人目围僻隘嫖姚庀工批砉导窾起价七伤沙荒地觞燕身外事识理尸陁林束蒿四合院蒜脑薯孙儿踢达鞋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