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犒劳军队。《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行密 因犒军擒 霸 族之,得其兵数千。”《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玄德 乃备羊酒礼物,令 糜竺 至 东吴 ,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越州 观察使 刘汉宏 ,听得 黄巢 兵到……情愿多将金帛犒军,求免攻掠。”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史称 延昭 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
“犒军”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慰劳军队,以鼓舞士气。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由“犒”(奖励、赏赐)和“军”(军队)组成,意为用酒食、财物等慰劳军队士兵,表达对将士的关怀与激励。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即借慰劳军队之名行探查敌情之实。
历史出处与用法
近义词与扩展场景
文化意义
犒军不仅体现物质支持,更蕴含对将士付出的认可,是古代军事文化中维系军心的重要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演义》《新五代史》等文献。
《犒军》是指表彰武装部队中的官兵,以激励士气和奖励军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这个词源自犒赏军队的行为。
《犒军》这个词包含了两个汉字:犒和军。
《犒军》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原文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犁牛之子骍且角,雌牛之子骍且鸣,言忠信而动不可,犒乎!”这里的“犒”字即表示奖励和表彰的意思。后来在军队中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犒”字的写法与简化字基本相同,保留了部首和笔画。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古代写法中,“犒”字的部首为⺧,总共有11笔。所以,古代的犒字写作“⺧军”。
1. 按惯例,每次胜利之后,将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为勇敢的士兵们犒劳。
2. 今天我们要向这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军人们表示感谢并举行一个隆重的犒军仪式。
犒军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以下词组:
近义词:奖励、表彰、奖赏
反义词:惩罚、处罚、批评、责备
半截入土笔橐补差策划毚欲愁肠百结词英丹绮盗嫂道园大士队日飜异釜鏂扶行耕发贵横輠脂河庭呼服火脯洁藏警边荆吴金货今文经学九变十化鸡心赍子蹶痿宽降枯耘伤岁兰若连缘连注麟子凤雏笼笼率旧粘缠牛皮船派式濆激平事七宝倾谈却説肜日臊陀审办生死有命牲用守淡疏财仗义水沈宿狡谭説啴啴佟夷委碎无边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