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督臣的意思、督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督臣的解释

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督臣”是清代对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总督的称谓,特指其直接对朝廷负责的身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督臣”即总督,因需直接向皇帝或朝廷汇报事务而得名。这一称谓凸显了总督的中央直属性质,常见于清代官方文书。

  2. 职能与权力
    总督作为地方军政首脑,负责一省或数省的行政、军事及监察事务,包括监督官员履职、审查政务等,兼具管理权和监察权。

  3. 历史用例

    • 清代林则徐在奏折中自称“臣林则徐”,并提及与前“督臣”邓廷桢的协作,体现上下级关系。
    • 保定作为直隶省城,历任总督驻守此处“总揽全局”,而天津则被视为“偏隅”,说明督臣驻地选择与政治重要性相关。
  4. 词源解析
    “督”字本身有监管、责罚之意(如“督察”“督办”),与“臣”组合后强化了其作为朝廷监管地方的角色属性。

提示:若需更多历史文献中的具体例句,可参考、4提供的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督臣》的含义、构成和来源

词义:《督臣》是指负责监督、管理和指导的官员,特指君主时代的宰相、宰辅或重要地方官员。

部首和笔画:《督臣》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目”是左边的部首,表示与视觉相关的意思,而“臣” 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与官员、统治者相关的意思。它一共有12个笔画。

来源:《督臣》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史记》等。它是由“督”和“臣”两个字合并而成,表达了一种负责监督管理的官员身份和职责。

繁体写法:繁体字“督臣”保留了其简体字的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如“督臣”在古代可能采用更加繁复的书写方式,但基本结构和意义仍然相同。

例句:他被委任为国家的督臣,以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转。

组词:督察、督导、臣民、臣服。

近义词:宰相、大臣、官员。

反义词:被督、受监督、受管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