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燮和的意思、燮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燮和的解释

(1).协和。《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训。”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协升景业,燮和台曜;五教克宣,敷奏朝端。”《新唐书·苏瓌传》:“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 宋 苏轼 《与张太保安道书》:“父母英圣,深照情伪,德音琅然,中外耸服,几至有所得遗,而诸公燮和之。”

(2).指宰相的政务。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於伤残之餘,委臣以爕和之任。”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燮和"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燮和"指调和、协调之意,特指通过智慧化解矛盾,使事物达到平衡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调和;协理",如《尚书·顾命》中"燮和天下"指治理国家使其和谐有序。

二、词源分析

  1. 单字解构:
    • "燮"(xiè)从又持言,甲骨文字形为手持工具调和鼎中之物,本义为调和鼎味,引申为治理。《说文解字》注:"燮,和也"
    • "和"(hé)原指声音相应,后扩展为协调、融洽之意
  2. 构词特征:联合式合成词,二字同义复用强化协调之意,属古代政治哲学核心词汇

三、应用场景

  1. 政治领域:多用于描述协调政务、调和君臣关系,如《宋史·李沅传》"燮和中外,民赖以安"
  2. 哲学范畴:体现阴阳调和思想,《周易》强调"保合太和"的燮和境界
  3. 现代延伸:可指代调解国际争端、平衡生态关系等复杂系统的协调过程

(注:由于权威词典网络版多需订阅查阅,此处引证来源为《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等纸质权威辞书,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燮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燮和”读作xiè hé,核心含义为调和、协和,指协调不同意见或利益,使之达成和谐统一的状态。该词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最初用于描述政治或社会关系的平衡。


二、详细解释

  1. 动词性含义
    指通过言语或行动化解矛盾,如《书·顾命》中“燮和天下”即强调以调和手段治理国家。其构字“燮”由“火”“言”“又”组成,象征用言语调和事物。

  2. 名词性含义
    可代指宰相的政务,如唐代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提到“燮和之任”,比喻宰相需协调国家上下事务的职责。


三、相关用法与延伸


四、现代应用

如今“燮和”较少用于日常口语,但在文学、历史研究或姓名学中仍有出现。例如作为名字时,寓意“协调、温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左传》《尚书》等文献,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影毕婚嫁补任蹈虚得过调说丁是娥废损丰节高劭拱北鼓半盒菜盍彻煇焯江汜脚钩叫化子机舱街坊介意秬鬯快便雷菌良造连篇累册料桶柳靥萝卜緑柯茅庵萌俗鸣不平鸣鸾木雁耐旱乃心闹沉沉佞邪宁馨儿拍刀判明泼泼前配乾式弃播戚藩青蟹秋毫之末人造三缄擅业署用太清氅讨击替工委过象类嚣鄙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