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识提拔。《后汉书·郎顗传》:“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 唐 李德裕 《停进士宴会题名疏》:“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升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师帅赏拔的人,自然是出色的。”
"赏拔"是汉语中具有历史传承的复合动词,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语境。该词由"赏"与"拔"两个语素构成:
语义解析
"赏"取《说文解字》"赐有功也"之本义,引申为对才能的赏识;"拔"据《广雅》训"擢也",指超越常规的提拔。二字组合后,特指对人才卓越才能的识别与破格任用,如《晋书·张华传》载其"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即典型赏拔行为。
词源沿革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第237页明确收录该词项,标注其核心语义为"赏识提拔"。宋代文献《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曾载:"吕与叔后来极赏拔刘质夫",印证该词在文官制度中的使用传统。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评价或文艺领域,如《钱钟书手稿集》中可见"此君赏拔后进,不遗余力"的用法。
语用特征
该词具有明显的尊卑指向性,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前辈对后辈的提携关系。在句法结构中常与"人才""后进"等宾语搭配,且多用于书面语体。近义词"奖掖""提携"相较而言,"赏拔"更强调基于专业判断的选拔行为,而非泛泛的鼓励帮助。
权威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将该词收入"赏"字条下,释义强调其包含"识别"与"任用"双重行为过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的典故背景,与汉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存在渊源关系。
“赏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赏识并提拔人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文献例证
若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历史背景或具体用例,可查阅《后汉书》等典籍或权威汉语词典。
安绥成弘车轝尺刃螭衣捶鈎出捐瑽琤粗丑大姑娘淡宁大仁犯卯风尘肮脏佛氏狗加骨重神寒豪骏嗥鸣合庆话盒子轘身毁灭见缝插针僭慝髻根急疾就上峻絶钧窑苦竹老豆腐老相公累叶龙种鸬鷀号睩老眯瞙穆穆褭亸凝锳盘衍谱籍驱杀任委溶洽蓐恼上劲伤蹶稍带沈括首出睡伏说夸醰醰天植通傥脱节武头楯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