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宪布令的意思、发宪布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宪布令的解释

犹言发号施令。《墨子·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宪布令是古汉语中的固定词组,指统治者或当权者颁布法律、宣布政令的行为,强调法令的权威性和公开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整体含义

    指发布宪法、法律或重要政令,使民众知晓并遵守。其中“发”意为公布,“宪”指根本性法律,“布”即宣告,“令”为具体政令。该词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政府行使统治权的正式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三版修订版)第12卷

  2. 单字解析

    • 发(發):公布、启动。《说文解字》:“發,射發也”,引申为发布。
    • 宪(憲):原指典范性法令。《尔雅·释诂》:“宪,法也”。
    • 布:宣告、传播。《玉篇》:“布,陈也”。
    • 令:命令、政令。《周礼·秋官》:“掌邦令”。

      综合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二、典籍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墨子·尚同下》:“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描述天子向天下颁布法令的场景。后世如《韩非子·难三》亦载:“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强调法令的公开性与强制性。

来源:《墨子译注》(中华书局)、《韩非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发宪布令”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可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政策论述中,用以形容国家重大制度的颁布(如宪法修订、司法改革等),保留其庄重性与权威性内涵。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4. 《墨子译注》(中华书局)
  5.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网络扩展解释

“发宪布令”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君主或有权者发布法令、下达命令,强调权威性和不可违抗性。该词与“发号施令”意义相近,但更侧重“宪”(法令制度)的正式性。

  2. 出处与背景
    出自《墨子·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意为家族长通过颁布法令管理家族事务。反映先秦时期“尚同”思想,主张层级分明的社会治理模式。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发宪”和“布令”两个动宾短语组成)。
    • 词性功能: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如“君主发宪布令,臣民皆从”。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褒贬倾向。
  4. 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发号施令、颁布政令。
    • 反义词:听命于人、唯命是从(需根据语境补充)。
  5. 应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描述古代政治体系,强调权威决策的严肃性。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正式的政策发布。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墨子》原文或其他先秦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包银本训躃人材士嘲诟炒锅诧叹彻头彻尾大熊座打账厎定叠韵诗斗星敦本法航负固不服抚军负土更名根状茎寒蝉仗马黑溜溜户豹剪秋罗蟜蟜解析式极驩饥火烧肠进供决口开叉老泪纵横敛容屏气撩掉列举列士留滞蔓藻媒怨牛之一毛品供批罴扑面葡萄灰敲日妻弟七慌八乱七元少妃慎思神弦尸骨私火私面思想感情苏小妹填淤闻悉险道神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