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訾的意思、诟訾的详细解释
诟訾的解释
亦作“ 詬訿 ”。责骂诋毁。 元 郝经 《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事几或一失,千载貽詬訾。” 明 赵南星 《敬陈铨政无辱部体疏》:“ 正宾 之推少卿,本臣 南星 之意,恐外人不知,而以之詬訿司官,不敢不为一言。”
词语分解
- 诟的解释 诟 (詬) ò 耻辱:“诟莫大于宫刑”。 辱骂:诟骂。诟病(指责,辱骂)。诟谇(辱骂指斥)。诟厉。诟詈。诟辱。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訾的解释 訾 ī 钱财:訾算。 估量,限度:“訾粟而税”。 希求:“不訾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笔画数:; 部首: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诟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 诟 (gòu): 本义为耻辱,引申为辱骂、斥责。《说文解字》释为“謑詬,耻也”。段玉裁注:“謑詬,谓詈辱也。”意指用言语使人蒙羞受辱。
- 訾 (zǐ): 本义有非议、诋毁、指责之意。《说文解字》释为“訾,訾訾,不思称意也。”段玉裁注:“訾訾者,谓不称意而妄非毁之也。”指因不满意而进行非议、毁谤。
二、词汇释义
"诟訾"为同义复合词,由"诟"和"訾"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素并列构成,其核心含义为:
- 责骂、辱骂: 指用激烈的言辞进行攻击、谩骂。
- 诋毁、诽谤: 指恶意地说人坏话,进行毁谤和非议。
- 指责、非议: 指对人或事进行批评、指摘,带有贬义色彩。
该词强调的是一种公开的、带有攻击性和贬损性的言语行为,常表示受到他人的恶意批评或毁谤。
三、文献用例佐证
此词在古典文献中可见:
-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然性少慎,无威仪,出入閭巷,多為詬訾。” (然而他性格不够谨慎,没有威严的仪态,出入里巷时,常常被人责骂非议。)
- 清代文献中也偶有使用,多表示受到世人的指责和讥讽。
四、总结
"诟訾"意指责骂、诋毁、非议。它描绘了一种用激烈、贬损的言语对他人进行攻击或批评的行为,带有明显的负面感情色彩。理解此词需结合古代汉语的语境,其核心在于表达遭受言语上的侮辱或恶意指责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诟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gòu zī,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责骂、诋毁或非议他人的行为,强调以言语攻击或贬低他人。例如:
- 和均指出其核心含义为“责骂诋毁”;
- 进一步解释为“指责他人的过错或缺点”,带有批评性质。
二、结构与词性
- 结构:由“诟”(左右结构,意为辱骂)和“訾”(上下结构,意为诋毁)组成,属并列式合成词。
- 词性:将其归为形容词性成语,但其他来源多作动词或名词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
三、历史引证与用法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元代郝经诗句“事几或一失,千载贻诟訾”;
- 明代赵南星《敬陈铨政无辱部体疏》中亦出现,体现其用于正式文书中的批评语境。
四、现代意义与法律关联
- 现代语境中,诟訾被视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可能涉及侵犯名誉权;
- 需注意与“诟病”(指出缺点)的区别:诟訾更侧重恶意贬损,而“诟病”偏向客观批评。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诋毁、诽谤、非议;
- 反义词:赞誉、褒扬、称颂(参考未直接提及,但可据词义推导)。
“诟訾”是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需谨慎使用。若需引用古籍或讨论语言演变,可优先参考、4、5的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牢别区别枝滗取财布偿赎乘坚伺隙齿齿悰绪大地春回雕攻顶珠地缘風車雨馬坩贝罗高压脊戈什弓壶哄腾浣水化遂诲函会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交竹揭箧担囊机互纠杂克敌弓挎兜,挎兜儿恇挠姱脩窥图类选鍊字离绪漫说冒顿木鱼庞诞迁回趫腾清飇穷登穷乡僻壤七祖然脂仁丹胡入室升堂三科斯鞅梭布提亲彤几退仕塕埲涎濊陷阵校文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