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考绩的意思、考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考绩的解释

[check achievement] 考核工作成绩

详细解释

(1).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考绩入于岁成,论功书之年表。”《明史·陆崑传》:“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

(2).指考绩的记录。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上》:“ 武德 二年二月,上亲閲羣臣考绩,以 李纲 、 孙伏伽 为上第。”

(3).考核成绩。 茅盾 《八十自述》诗:“课儿攻书史,岁终勤考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考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行政与历史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官吏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该词由“考”(审查、检验)与“绩”(功业、成果)组合而成,强调通过系统评估衡量实际工作成效。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分层解析:

一、基础释义(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指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常见于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与现代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人事评估体系。其核心在于通过既定标准衡量履职效果,作为奖惩、升迁的依据。例如:“年终考绩结果将影响晋升资格。”

二、历史制度溯源(参考《汉语大词典》)

在古代官僚体系中,“考绩”是吏治的核心制度之一:

  1. 定期考核:如唐代“四善二十七最”、清代“京察大计”,按年限(如一年一考、三年总考)对官吏的德行、才能、政绩进行分级评定。
  2. 法律依据:《唐律疏议》《大清会典》均明文规定考绩程序与赏罚标准,如“上等迁官,下等黜陟”。

三、现代延伸应用(综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语境下,“考绩”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组织: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吕宗力.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考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是对工作成绩的考核,常见于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考绩指按一定标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或行为表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查与评估。例如:“年末考绩”即指年终时对全年工作表现的评定。

  2. 近义词
    考成(均表示考核成绩,但“考成”更侧重结果,而“考绩”包含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估)。


二、历史渊源

  1. 古代应用
    考绩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吏管理中已有实践。如《尚书·舜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指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政绩,三次考核后根据优劣进行职位升降。

  2. 发展演变
    北周庾信在碑文中提到“考绩入于岁成”,表明考核与年度总结的结合;明代《明史》进一步将官员奏章数量及合理性纳入考绩标准。


三、现代应用与作用

  1. 企业管理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考绩(即绩效考核)是核心职能之一,用于评估员工的工作行为(如协作能力)和成果(如业绩指标)。

  2. 主要作用

    • 人员调配:通过考绩判断员工是否胜任当前职位,决定晋升、调岗或降职。
    • 培训依据:根据考绩结果分析员工短板,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
    • 激励与反馈:为薪资调整、奖金分配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员工明确改进方向。

四、相关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考绩制度或现代绩效考核方法,可参考《尚书》《明史》等文献,或查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薄气奔注贬乐不腆之仪裁割谗幸愁悲丹荔奠位叠绮恶草具二分明月饭瓮附丽盖世太保纲辖公余乖小使关系横匾核叙画笔画尺画骨讲供艰晦竞卖精微救世救应梁鸯料力路脚卖工夫满座美食妙足密诀毗富锵锵切命轻明青野穷愁启札人才内阁仁羿神经痛始迁祖识悉收报斯巴达駷跃袒胸露背腾翻铜扣妥尾王宇相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