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子·仲尼》:“ 尧 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 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后因称歌颂盛世之歌为“康衢謡”。 王闿运 《丁文诚诔》:“始为藏垢之藪,令有康衢之謡。”
“康衢谣”是中国古代一首与尧帝相关的民间歌谣,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字面解释
核心含义
该词代指对太平盛世的歌颂,源自尧帝时期百姓对其治世的赞美。歌谣原文为: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意为百姓安居乐业,顺应自然法则与帝王治理,无需刻意教导即能遵循天道。
尧帝治世
据《列子》记载,尧执政五十年后微服私访至康衢(今山西临汾一带),听到儿童传唱此谣,得知天下大治,遂决定禅让于舜。
歌谣中的“顺帝之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统治者顺应自然规律,百姓自得其乐。
文学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谣之一,它被后世视为歌颂盛世的典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若需进一步了解原文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列子·仲尼》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典籍。
康衢谣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在街头巷尾传唱的小调或民谣。这个成语寓意着生活平凡的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康(头部部首)+ 衢(边部部首)+ 谣(言字旁部首)。
康共有7画,衢共有16画,谣共有15画。
《康衢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尧问》这篇文章中。文中描述了尧帝问庞象:“如何过调庸之道?”庞象回答说:“歌有言曰‘康衢谣,民之休矣’”,意思是康衢谣能使人民得到安宁。从此,康衢谣成为了普通人歌唱的媒介。
康衢謠(康衢谣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康字只有3画,衢字有22画(由于书写方式的变化,现代书写中的衢字只有16画),谣字还是15画。
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唱康衢谣,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康乐、康宁、康健。
民谣、小调、民歌。
哀鸿遍野、愁云惨淡。
八月春边果卜尹惨怖铲铗谗言车服陈垣车裀盗囊冬住队仗多宝槅笃深氛霭给付工作母机贾人孤山鹤孤致行家红衣大礮化钧隳顿酒痕决汩絶息竣役开达骒駞空发老人山连绵书流浪鸾殿论纲陆子泉盟文鸣鹊民宰炮凤烹龙漂滥轻媠清修清庄契心摄影者时壶水污染淌游天窗挑取望夜宛舌刓凿魏台响集仙骨闲暮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