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康衢谣的意思、康衢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康衢谣的解释

《列子·仲尼》:“ 尧 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 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后因称歌颂盛世之歌为“康衢謡”。 王闿运 《丁文诚诔》:“始为藏垢之藪,令有康衢之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康衢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谣典故,出自先秦典籍《列子·仲尼》。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字面释义与典故背景

    “康衢”指四通八达的大路,“谣”即歌谣。该典故记载尧帝治理天下时,曾微服私访于康衢(大路),听到儿童传唱:“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列子·仲尼》)。歌词意为:您使百姓丰衣足食,无不合乎中正之道;我们无需刻意求知,只需顺应天帝(或指尧帝)的法则。这反映了百姓对尧帝无为而治、德政普惠的赞颂。

  2. 文化象征与引申意义

    康衢谣被视为太平盛世的象征,常用来形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歌颂盛世之歌”。后世文人如陆游在《秋晚书怀》中化用“康衢”意象(“康衢击壤声洋洋”),借以抒发对治世的向往。该典故也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德政感召下民众的自发拥戴。

  3. 历史影响与文学价值

    作为中国最早的童谣记录之一,康衢谣展现了歌谣“观风俗,知得失”的社会功能(《汉书·艺文志》)。其质朴的语言和深邃的政治寓意,对后世“衢歌巷舞”等成语及颂扬治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亦以“康衢之谣”类比诗词的天然境界。


来源依据:

  1. 《列子·仲尼》(古籍原文)[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康衢谣”词条(权威释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评析)[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康衢谣”是中国古代一首与尧帝相关的民间歌谣,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一、词义与来源

  1. 字面解释

    • “康衢”指宽阔平坦的大路(《列子·仲尼》中记载尧“微服游於康衢”),象征社会治理有序、民生安定。
    • “谣”即民间传唱的歌谣,此处特指儿童传诵的赞颂之词。
  2. 核心含义
    该词代指对太平盛世的歌颂,源自尧帝时期百姓对其治世的赞美。歌谣原文为: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意为百姓安居乐业,顺应自然法则与帝王治理,无需刻意教导即能遵循天道。


二、历史背景与典故

  1. 尧帝治世
    据《列子》记载,尧执政五十年后微服私访至康衢(今山西临汾一带),听到儿童传唱此谣,得知天下大治,遂决定禅让于舜。
    歌谣中的“顺帝之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统治者顺应自然规律,百姓自得其乐。

  2. 文学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谣之一,它被后世视为歌颂盛世的典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三、延伸解读

若需进一步了解原文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列子·仲尼》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天叫地布划柴荆觇见档次道尽涂殚倒买倒卖雕虫小巧返命发涩风车丰豓風障孵化器符箓管片恒裁挥洒虎媒讲肆箭子鹪巢蚊睫脚踝校椅家族制度进救寄生香钧平叩庐梁武忏落的绵里针鸣簧末弁捧持礔礰破日濮上桑间乞量曲律清祀秦牙穷鬼穷猿失木圣母神皇神貍身年柿蒂十年九潦束缚硕策嗾使听淫图赞顽素位次温黁问头贤牧小户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