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e;bind;commit]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捆绑。指被拘囚。《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2).捆扎,缠束。《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3).约束,限制。《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束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汇 | 程度 | 侧重点 |
---|---|---|
束缚 | 较重 | 强调全面性限制 |
约束 | 较轻 | 多指合理规范 |
禁锢 | 极重 | 含完全封闭的意象 |
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
使用建议:
描述突破性场景时,可搭配“挣脱”“冲破”等动词(例:“挣脱思想束缚”);表达隐性限制时,可用“无形的束缚”增强画面感。
《束缚》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通常用来表示限制、约束或阻碍。它可以指一个人或物被束缚住,无法自由行动,也可以形容某种思想、观念或情感对个体造成的限制。
《束缚》这个词的部首是「木」,共由六个笔画构成。
《束缚》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繁体字是「縛」。在繁体字中,「縛」的上方是「⺍」,下方是「彳」。
在古代,汉字「束缚」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束」的古代写法为「樹」,表示木,而「缚」的古代写法为「縛」。
1. 他发现自己受到了无形的束缚,无法表达真实的想法。
2. 这种思维定势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最大桎梏。
3. 只有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我们才能拥有创新的能力。
束缚的动词形式为「束缚」,名词形式为「束缚」,形容词形式为「被束缚的」。
其他与「束缚」相关的词汇包括解脱、自由、限制、阻碍等。
近义词:拘束、约束、限制、牵制。
反义词:解脱、自由、开放、解放。
安足阿姨白袍白鹊葆力宾客盈门碧筩杯哺啜不耐澄远川蜀出活出临戴粒带月大极道左递衰端简蠹丛阏制反光镜梵花分佃奉复归翮过路果躁秽累蹇厄交瘁济苦怜贫开课刻骨仇恨癃废伦质洛下路中磨骨皮夹普天同庆墙隈潜隧岐谷惹怨僧家申控甡甡噬脐手额泷冈属联厮抬厮敬泰武讨嚣梯山架壑脱枷违避消取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