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缚的意思、束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缚的解释

[tie;bind;commit]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详细解释

(1).捆绑。指被拘囚。《国语·齐语》:“ 庄公 将杀 管仲 。 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以亲为戮……’於是 庄公 使束缚以予 齐 使, 齐 使受之而退。”《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宋 陆游 《书感》诗:“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

(2).捆扎,缠束。《庄子·徐无鬼》:“ 齐 人蹢子於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钟也以束缚。” 郭象 注:“乃反以爱钟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麄,束缚齐密。”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清 张锡祚 《编篱》诗:“屏藩宛天成,束缚随人意。”

(3).约束,限制。《吕氏春秋·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臺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世间功名富贵,与夫道德性命,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的灵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缚(shù f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语义层次的动词性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外力或规则对人或事物进行限制、约束,使其无法自由行动或发展。以下是具体解析:

  1. 基本义

    从构词角度,“束”指捆绑、收拢,“缚”指用绳索捆扎,二字组合强化“限制自由”的物理行为。例如《淮南子》中“解其束缚”即指解开捆绑的绳索(引自《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中此义多用于具象场景,如“手脚被束缚”。

  2. 引申义

    • 社会规则约束:指道德、法律等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受约束,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
    • 心理或精神限制:表达思想、情感层面的压抑,如“传统观念束缚创造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用例库)。
  3. 词性特征

    作动词时需搭配受事对象(如“束缚思想”),作名词时多与“摆脱”“解除”等动词连用(如“冲破束缚”)。此用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有明确标注。

  4. 近义辨析

    与“约束”相比,“束缚”语义程度更重,含消极色彩;而“限制”侧重客观界定范围,中性词性(北京大学中文系语义分析库)。

  5. 文化语境

    在中国哲学典籍中,“束缚”常与“逍遥”“自在”构成对立概念,如《庄子·逍遥游》通过“无所待”表达超越束缚的境界(中华书局《庄子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束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词性用法

  1. 动词(动态限制)
    表示施加约束的行为,如:“繁文缛节束缚了工作效率”。
  2. 名词(静态状态)
    指代限制本身,如:“年轻人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

三、语境中的差异

四、近义词对比

词汇 程度 侧重点
束缚 较重 强调全面性限制
约束 较轻 多指合理规范
禁锢 极重 含完全封闭的意象

五、文化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

使用建议:
描述突破性场景时,可搭配“挣脱”“冲破”等动词(例:“挣脱思想束缚”);表达隐性限制时,可用“无形的束缚”增强画面感。

别人正在浏览...

阿拉奇表谥必必剥剥屏声静气蝉鸣黍谗枉称疾辍驾出语成章赐册粗质刀锯登实地层迭运独步春凡枯風姨羹沸狗豨贵仕过背鼓汰后稺诨衣火尽灰冷贾官家生奴咭溜搭剌即目鯨潮局步濬洫灵芸柳枝词昧旦渺莽暮角囊头畔换秦妃晴干勤剧企仰祇重衣衫不重人缺事僧首觞酒豆肉善平疏客摊徵逃狱驮筐帏幌舞场五范巫恒鲜藻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