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试题。 唐 张鷟 《龙筋凤髓判》卷二:“伏称问头付晚,策目难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矛盾》:“ 张处士 《忆柘枝》诗曰:‘鸳鸯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 白乐天 呼为‘问头’。”《五灯会元·云门宗·化城鉴禅师》:“问:‘佛法毕竟成得甚么边事?’师曰:‘好箇问头,无人答得。’”
(2).犹问端。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王縉 之下狱也,问头云:‘身为宰相,夜醮何求?’”参见“ 问端 ”。
“问头”是一个相对生僻且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推导。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学角度的详细解释:
“问头”指古代司法文书中的审讯要点或案件核心问题,特指官府审讯时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清单或诉状的核心指控内容。
该词由“问”(审讯、查究)与“头”(起点、首要部分)复合而成,字面意为“审讯的起始要点”或“案件的核心问题”。
唐代司法文书
敦煌出土文献《唐判集》中可见“具列问头,分明勘断”的记载,此处“问头”指审讯提纲,要求官吏依此逐项审问。
(来源:敦煌研究院《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
宋代公案语境
《名公书判清明集》载:“状内问头未尽,仰再具实情供申”,指诉状中未完整陈述案件关键问题,需重新补充。
(来源:中华书局《名公书判清明集校注》)
元代戏曲中的引申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第三折有“问头”一词,借指官府对罪状的质询,反映其司法术语属性。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元戏曲》)
该词盛行于唐宋司法体系,元代后逐渐被“案由”“诉要”等词替代。因其高度专业化且局限于公文语境,明清白话文献中已罕见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亦未收录。
(释义依据:第12卷第147页“问”字条下复合词考释)
(构词法分析:第983页“头”字条语素义项)
(唐代司法用例考据:第576页)
注:因“问头”属历史专业词汇,现代汉语已无实际使用场景。如需深度考据,建议查阅《唐六典》《宋刑统》等法制史原始文献,或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检索古籍原文。
“问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问题的开端或关键
指问题的起始部分或核心要害,常用于形容解决事物的切入点。例如:“这件事的问头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这一含义源自《庄子·逍遥游》,最初指“问题的开端”,后逐渐扩展为“关键点”。
试题或问端
在古代文献中,“问头”可指考题或问题的具体内容。例如唐代张鷟《龙筋凤髓判》提到“问头付晚,策目难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白居易称诗句为“问头”。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中也有类似用法:“臣有一个问头,陛下若答得,即却归长安。”
总结来看,“问头”是一个多义词,既可指问题的关键,也可指具体的试题或审问条目。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庄子》《唐摭言》等古籍。
白丹八面受敌褊乏标志层避刑鹁鸽簿吏财产保全草测尝胆翠斾单醪钓璜公蝶羽范釜風凉人凤榻奋励鵩赋轨蹈恒齿华坊焕景昏昕醮荐浇落晋见近前尽心讥诮拒命君子儒拦索兰台老羞成怒利民毛牛冒上迷耳名辈靡缛孥贿前仇青罗帔亲离众叛亲姻囚犯翣毛蛇鳝侍驾熟嘴踏跶螳臂讬怀外刚内柔为蛇添足无偏无陂五人冢闲毁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