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年九潦的意思、十年九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年九潦的解释

亦作“ 十年九涝 ”。几乎每年都闹水灾。《庄子·秋水》:“ 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如:这个地区,不只十年九涝,而且土地贫瘠,棉、粮作物产量很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年九潦”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某地灾害频繁,特别是水灾频发的情形。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词释义

  1. 十年

    指较长的时间跨度,泛指“经常”、“频繁”,并非确指十年间发生九次。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 引申为多、反复。

  2. 九潦

    • 九:虚数,表示“多次”或“绝大多数”。

      《汉语大词典》:“九,虚指多数。”

    • 潦(lào):同“涝”,指雨水过多淹没庄稼的灾害。

      《说文解字》:“潦,雨水大貌。”

      “九潦”即“频繁发生水灾”。


二、成语含义


三、文化背景

该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观察。黄河流域因水土流失与河道变迁,历史上水灾频发,故以“十年九潦”概括其灾害规律。

参考:《中国灾害志·水灾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编)记载,黄河中下游在明清时期平均每1.5年发生一次大涝。


四、权威文献引用

  1. 《汉语大词典》

    “十年九潦:形容连年遭受水灾。”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1卷,第123页(注:此为词典官网,可查询电子版)

  2. 《古代汉语词典》

    “潦,同‘涝’。十年九潦,极言水患之频。”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987页

  3. 《中国成语大辞典》

    “源于《史记·货殖列传》:‘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后世演化为‘十年九潦’。”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6页


五、同义表达


六、使用示例

“黄淮平原历史上十年九潦,百姓苦不堪言,直至现代水利工程兴建才得以缓解。”

——《中国地理通史》(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

网络扩展解释

“十年九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词义与结构

2.出处与典故

3.引申与现代应用

4.读音与易错点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地域性案例,可参考《庄子》及相关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暗石八都儿鄙晻宾画长眉俶乱春鳸大匠电离方程式耋吏鼎铛耳对圆鹅儿黄耳边之风丰禋分说赋比兴该首干逆稾定槀粟瑰异箍子环眺环匝或若虎溪三笑简彝鲛帕教术景纬胫衣鸠工举直厝枉困处麻经蠰谿辗翻拟声词蟠桃嘉会偏胜七宝羹青闺倾曲青堂城气性洒沥枢谟説不去笋条素魄觫觫榻布傥来物痛杖忘记为此先道小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