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祀的意思、清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祀的解释

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始于 殷 ,后代因循未改。一说始于 伊耆 。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四代腊之别名: 夏 曰嘉平, 殷 曰清祀, 周 曰大蜡, 汉 曰腊。” 南朝 宋 孔欣 《祠太庙》诗:“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元史·礼乐志三》:“望瘞位,奏《肃事之曲》……礼成文备,歆受清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祀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释义与历史演变

清祀原指殷商时期岁末的“腊祭”仪式,后演变为农历十二月的代称。《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腊祭的别称”,《礼记·月令》郑玄注提及“清祀”与岁终祭祀百神相关。汉代《风俗通义·祀典》记载,清祀的核心在于“洁祀”,即通过洁净的仪式表达对自然神灵与祖先的感恩。

二、文化内涵

清祀活动融合了农耕社会的自然崇拜,祭祀对象包括土地神、谷神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神灵。唐代《岁华纪丽》描述清祀“涤濯静嘉,以达敬诚”,强调祭祀时身心的虔诚与环境的洁净。

三、文学与民俗应用

古代文人常用“清祀”代指冬季或岁末,如宋代陆游诗云“清祀方中届月馀”,借以表达时间流转。民俗中,清祀传统部分融入后世腊八节习俗,如《荆楚岁时记》提及的腊日祭祀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礼记》郑玄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应劭《风俗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宗懔《荆楚岁时记》(湖北人民出版社注释本)

网络扩展解释

“清祀”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释

  1. 腊祭的别称
    指古代十二月举行的腊祭仪式,始于殷商时期,后代沿用此名称。据《独断》记载,不同朝代对腊祭的称呼不同:夏代称“嘉平”,殷代称“清祀”,周代称“大蜡”,汉代称“腊”。

  2. 月份的代称
    在殷商时期,“清祀”也被用作腊月(十二月)的别称。这一用法在后世文献中仍有体现,如《元史》提到“礼成文备,歆受清祀”。

二、历史与文献例证

三、补充说明

“清祀”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祭祀仪式与月份代称展开,体现了古代农耕社会对岁时祭祀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帖子班荆馆碑珓儿本本分分伯牛捕迹层泉策无遗算差事宸旨创作冲动刺槐慈壼大平原得法狄梁公分地富人侯辅星干德慌慌缓慢画沙聚米混号菅荐接余稽揆寄属机械能泃涕刻翠裁红老患溓溓寥阔离本离显蠡酌管闚龙腹龙首龙枣拼客亲豫三泉搔头抓耳上钩石磙使腔爽耸摅发水深火热送客随车甘雨韬曜含光听淫吐供枉道事人武贲无操鲜毛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