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对地方官的敬称。谓其爱民如子。《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老父母,但有死罪的 卢柟 ,没有傍坐的 卢柟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今日年夜,老父母何事直入内室。”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老父母固二公之流亚也,寧肯坐视宇下之小民肝脑涂地,而不为之动心乎?”
"老父母"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指代
指年事已高的父亲和母亲。"老"强调年龄特征,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老"指年岁大(第七版,第792页),"父母"即双亲。
示例:
"他回乡侍奉老父母。"(指赡养年迈的双亲)
敬称与谦称的双重性
孝道伦理的载体
"老父母"凝结传统孝文化,如《论语·为政》"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实践体现。赡养老人被视为子女义务,这一观念深入汉语表达体系。
情感象征
词中"老"字暗含对父母衰老的怜惜与依恋,如民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反映家庭伦理中的珍视之情。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明确"父母"为"父亲和母亲"的合称(第392页),"老"作前缀时表年长、历时长久(第792页),二者组合符合构词逻辑。
《汉语大词典》
收录"老父母"为历史词条,注:"旧时对地方官的敬称。亦泛称长者",印证其敬语功能(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卷8,第110页)。
文化研究参考
费孝通《乡土中国》指出,中国家庭结构以"反馈模式"为特征,子女对"老父母"的赡养是代际循环的核心环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不同于"老人家"(可泛指老人)、"高堂"(书面敬语),"老父母"特指自身或他人的双亲,需依语境区分敬谦。
当代口语中渐趋简化,但书面语及正式场合仍保留其庄重感,常见于孝道主题文本。
参考资料:
“老父母”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老父母”是旧时对地方官员的敬称,特指那些被认为爱民如子、关怀百姓的官吏。这一称呼体现了民众对清廉、仁德官员的尊重与期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等古典作品。
败谷班次鳊鱼舟不惬苌弘化碧崇观触冒蠢物啜哄词札叨沓电视演播室顶嘴斗艳对牀夜语凤驿丰盈付之一叹蛤蜊粉官绢恢博回空浇落开水犀可剌答狼上狗不上老慵纍然丽景偻俯马轴摸量奶婆尼首排房品胎纰妄前登牵丝扳藤求旦秋秋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三寸管山池施绯拖緑束缊举火宋广平随寓而安庭阙图象瓦当王业顽朴惋叹微报呜虖无家无室瞎马临池衔耀小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