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姓的意思、国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姓的解释

封建时代称本朝帝王的姓。《晋书·恭帝纪》:“帝幼时性颇忍急,及在藩国,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6*杀之,不祥之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执宜 生 赤心 ,以讨 徐州 庞勛 功,赐国姓并名,号 李国昌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若中式者,皆书国姓及名爵以自别。”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国姓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国姓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由统治者钦定、代表王朝正统地位的姓氏。据《汉语大辞典》解释,“国姓”即“帝王之姓”,是“一国或一朝代最高统治家族的专属姓氏”。这一制度源于周代分封制下的宗法传统,至秦汉时期逐渐形成明确的礼法规范。

从历史沿革看,国姓具有三重核心内涵:

  1. 权力象征:如《辞海》所述,国姓作为“皇权合法性的符号”,常与玉玺、庙号共同构成统治权威的标识体系。汉高祖刘邦定刘姓为国姓后,形成“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政治传统。
  2. 恩赏制度:唐代《通典》记载,赐国姓是君主对功臣的最高礼遇,如李勣(原姓徐)、郑和(赐姓郑)均获此殊荣。这种“同姓不同宗”的现象,体现了姓氏文化的政治延伸功能。
  3. 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拓跋氏改姓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兼用刘姓,均反映出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国姓制度实现文化整合的历史特征。

在礼制实践中,国姓享有特殊待遇。《宋史·舆服志》详载,赵宋国姓在科举名录、官文书写作等方面均列首位。明代《大明会典》更明确规定,皇姓“朱”字在公私文牍中需另行抬写,形成独特的文书避讳格式。

这一制度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既衍生出“国姓爷”(如郑成功)等特定历史称谓,也在戏曲、小说等文学载体中形成“国姓传奇”的创作母题。当代姓氏学研究认为,国姓制度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嬗变的重要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

“国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指皇族姓氏(词语含义)

  1. 基本定义
    封建时代对本朝帝王姓氏的尊称,代表国家最高统治家族的象征。例如:

    • 秦朝:嬴氏
    • 汉朝:刘氏
    • 晋朝:司马氏
    • 隋朝:杨氏
    • 唐朝:李氏
    • 宋朝:赵氏
    • 明朝:朱氏
  2. 历史典故

    • 唐代李姓被赐予功臣(如李国昌)以显荣耀。
    • 郑成功因抗清功绩被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故称“国姓爷”。

二、作为独立姓氏(姓氏含义)

  1. 起源与分支

    • 姜姓起源:春秋齐国公族,因辅国正卿之职得姓,属姜太公后代。
    • 姬姓起源: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公孙侨(子产)以祖父字为氏。
  2. 历史名人

    • 子产:春秋郑国政治家,推行改革,以贤能著称。
    • 国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以清廉闻名。
  3. 现状与分布
    现代为罕见姓氏,未列入百家姓前百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和姓纂》《姓氏考略》等古籍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閦聱牙戟口臂鞴不急草标草薙伧鬼传播摧兀蹙蓄打洞打关节道古点闸風靡一時风榸愤怒傅相辅音故操翰院悍鸷荒白魂飞魄越戒箍讥平愧沮历届领条挛朐駡娘髦民门牓命运摩诃震旦拿把炮钎普罗列塔利亚特谦裕毬头染惑润致弱房丧志伤绪掺手水柜水下丝纶簿踏球戏踏验托公行私外裔枉邪晚运危冠闻如是闲服宵话颉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