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抃牛的意思、扛鼎抃牛的详细解释
扛鼎抃牛的解释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词语分解
- 扛鼎的解释 .举鼎。《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
- 抃牛的解释 两手拉开相斗的牛。喻有超人勇力。 汉 扬雄 《法言·渊骞》:“ 秦 悼武 、 乌获 、 任鄙 ,扛鼎抃牛,非絶力邪?”
网络扩展解释
“扛鼎抃牛”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读音与字面含义
- 拼音:gāng dǐng biàn niú(注意“扛”在此读作“gāng”,意为“举起”,而非“káng”)。
- 分解释义:
- 扛鼎:指用双手举起沉重的鼎(古代祭祀或烹煮用的青铜器),象征力量非凡。
- 抃牛:指分开正在争斗的两头牛,比喻以强力制服凶猛之物。
2.整体含义
形容人勇武有力、超越常人,既能举起重鼎,又能制服猛兽,常用来赞美非凡的体魄或能力。
3.出处与典故
- 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 汉代扬雄《法言·渊骞》进一步引用:“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赞颂历史人物或比喻现代人承担重任、直面挑战的魄力,如:“他如扛鼎抃牛般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5.辨析与扩展
- 常见误读:因“扛”在现代多读“káng”,需注意此处特殊读音“gāng”。
- 近义成语:力能扛鼎、拔山盖世。
总结来说,这个成语通过夸张的意象,生动展现了超越常人的力量与胆识,既有历史厚重感,也适用于激励性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意思
《扛鼎抃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能力出众,能够胜任非常重要的任务或工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扛鼎抃牛》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扌、工、牛,共计7个笔画。
来源
《扛鼎抃牛》最早出现在《史记·邬迅闻者传》,形容邬迅年轻时才力超群,有才华出众的表现。
繁体
《扛鼎抃牛》的繁体为「扛鼎抃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扛鼎抃牛》可以写作「扛鼎抃牛」。
例句
他的能力真的很强,简直就是个能够《扛鼎抃牛》的人。
组词
组词:扛鼎、抃牛。
近义词
近义词:能力卓越、胸怀广阔。
反义词
反义词:手无缚鸡之力、无能为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