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乐平易。《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易岂弟。” 宋 欧阳修 《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岂朝廷礼乐文物,万民富庶岂弟,必如是之勤且详,然后可以致之歟?” 清 黄宗羲 《密庵陆公墓碑》:“公为人岂弟,雅以济物为务。”参见“ 愷悌 ”。
“岂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读音与通假
核心含义
经典文献引用
现代语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欧阳修文集》等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
岂弟(qǐ d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依次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岂弟由“山”和“弟”两个部首组成。部首“山”表示山的意思,部首“弟”表示兄弟的意思。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1。
岂弟源自《诗经·小雅·鹤鸣之什·赋岂弟》。其中,“岂”表示反问,“弟”表示弟弟,整个词语表达了兄长对弟弟的质问和反问之情。后来,“岂弟”也引申为对他人说话的一种反问方式。
繁体字“岂弟”保留了简体字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时候岂弟的拼音是“喺翟”。现代汉字简化后,岂弟被统一写作现代简化字形。
1. 他今天岂弟回家吃饭了?
2. 岂弟不为生活而努力,还能有什么出路呢?
1. 岂弟曰:贤弟独行一己,不欲同心共济。
2. 岂弟何欺(指兄长质问弟弟,以查看真相或解决问题)。
询问、反问
肯定、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