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息。《汉书·谷永传》:“继嗣蕃滋,灾异讫息。” 颜师古 注:“讫,止也。” 宋 宋祁 《代晏尚书亳州谢上表》:“寧无越思之过,或有奇中之谗,大度兼容,多言讫息。”
“讫息”是由“讫”与“息”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终止、结束”的动作或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第一版),“讫”字本义为“完结”,如《说文解字》释“讫,止也”,引申为动作的彻底终止;而“息”在《说文解字》中注为“喘也”,后衍生出“停止”之意,如《庄子·逍遥游》中“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两字连用,可解为“完全停止”或“彻底平息”,多用于描述事件、争端或自然现象的结束。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偶有出现,例如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及“讫息”表示“终了之象”。现代汉语中虽不属高频词汇,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表达价值,如描述社会动荡的平息或自然力量的消退。具体用例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对复合动词的构词解析。
“讫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表示某种行动、状态或现象的停止或终结。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讫息”意为止息、停止,强调事物或过程的结束。其中“讫”表示完结(如“讫工”“验讫”),“息”指停止(如“息怒”“平息”)。
详细说明
历史用例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仿古语境,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引申义。
白席人扮鬼脸北君卑虒备问誖语本位比及剗弃呈阅絺索楚媛啖赵德輶如毛点黛傎倒调书带冻噤段太尉逸事状放长线钓大鱼辅养搆讼龟灼衮绣国歌国色天姿故训寒姿黑天墨地宏妙火蚕矫性洁正精整巨野居圉靠后烤炉瞉霿幂幂谟盖批患平原君七搭八权且入机释衔贳账实直私谊夙诚摊书田畯田毛同事通俗易懂逶邃文钥晓灵习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