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的快速驿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新唐书·李绛传》:“枢密使 刘光琦 议遣中人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餉, 絳 请付度支盐铁急递以遣,息取求之弊。”《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安远 节度使 符彦超 奴 王希全 、 任贺儿 ……夜叩门称有急递, 彦超 出至听事,二奴杀之。” 胡三省 注:“军期紧急,文书入递不容稽违晷刻者,谓之急递。递,邮传也。”亦称“ 急脚递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驛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熙寧 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
(2).指急速传递文书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义问 离 镇江 三十里,至 下蜀镇 ,有急递云:‘官军败退。’”
“急递”是古代中国用于快速传递紧急文书的驿递系统,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急递指古代快速传递紧急文书的官方通道。既表示传送紧急文书的驿递系统,也指执行传递任务的差役或使者,如《续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急递云:‘官军败退’”。
词义分解
历史背景
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唐代开始制度化,如《新唐书》记载唐宪宗时期用急递传送赦令。宋代进一步发展,形成“急脚递”制度,日行可达400里,用于传递军情或重要政令。
与其他驿递的区别
普通驿递为日常通信,而急递具有优先通行权,驿站需优先提供换马和补给。后唐时期甚至出现伪造急递文书刺杀节度使的事件(《资治通鉴》潞王清泰元年条),侧面反映其特权性。
急递是指快速送达货物或信件的服务,有时也称为快递。这种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物品送达目的地,以满足人们紧急的需求。
急递的部首是心,具体的笔画顺序为横、竖、撇、捺。
急递一词由“急”和“递”两个字组成。其中,“急”表示紧迫、迅速,而“递”表示传送、送达。因此,急递的合成词义为迅速送达。
急递的繁体字为「急遞」。
在古代,急递的写法有所变化。例如,《康熙字典》中记载的古代写法为「急適」。
1. 我们的信件已经通过急递送到了客户手中。
2. 请尽快使用急递服务将这份合同送到公司总部。
1. 快递
2. 速递
3. 邮递
4. 包裹
5. 邮件
快递、速递、特快专递
缓慢邮寄、普通邮政
闇蔽拔丝宾故博奥澄夐遄水触鹿春禊丹纶淡冶捣虚撇抗捣衣石钓采短话饿纹髴髣告竭虼蜋海蛇红皮书黄毛丫头回念浑愣混挠祸人硷卤金龟纪系开肇坎儿扣盘扪龠礼典岭坂龙朔乱真卖阙蟒服明心见性跑反泡立司喷雪悄冥冥碁布清刚寝苫枕戈曲方氏人道撒酒风适罚识时知务书橱夙兴昧旦韬光韫玉饕虐脱命瓦釜菵露乡良人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