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耸膊成山的意思、耸膊成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耸膊成山的解释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耸膊成山”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汉语成语,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如下:


一、基础释义

词目:耸膊成山

拼音:sǒng bó chéng shān

释义:

原指人耸肩缩颈时,双肩耸起如山峰状。后多比喻因寒冷、恐惧或专注某事而缩紧身体的动作,亦引申形容人瘦削之态。

词性:动词性短语,多作谓语或定语。


二、典源追溯

此语典出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

“贾岛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人论诗谓‘耸膊成山字’,盖讥其瘦也。”

此处以贾岛苦吟时耸肩如山的姿态,暗喻诗人因潜心创作而身形消瘦,后成为固定典故。


三、语义演变

  1. 本义:

    描摹人体动作形态,特指耸肩时肩胛骨凸起如山峰轮廓。

    例:寒风中行人耸膊成山,疾步而行。

    (参考:《汉语大词典》纸质版第7卷,第143页)

  2. 引申义:

    • 形容消瘦:因劳累、疾病导致身体单薄,肩骨凸显。

      例:他病后体弱,耸膊成山,衣袍空荡。

    • 刻画专注状态:表现人全神贯注时无意识的身体收缩。

      例:老匠人俯身雕玉,耸膊成山,浑然忘我。

      (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第892页)


四、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性描写,保留以下特征:


五、语义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2. 王力. 《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3.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6.
  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数据库].

(注:因古籍原典及专业辞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仅标注纸质文献来源,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耸膊成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形容人耸肩缩颈的姿态,或指因瘦削导致肩膀凸起如“山”字形的外貌特征。该成语通过夸张的比喻,生动刻画了人的体态或动作。

2.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陆游的《衰疾》诗句:“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另有唐代长孙无忌《嘲欧阳询》诗中提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说明此词在唐代已有类似用法,但正式出处仍归于陆游的诗作。

3.结构与用法

4.文化延伸

成语中的“山”字既指身形轮廓,也暗含汉字象形特点,体现了汉语以形表意的独特性。常用于文学描写,增强画面感与形象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衰疾》原文或唐代文人轶事。

别人正在浏览...

闇浅暗息蔽恶采菱茶铛车笠盟触绪大封犯滥铺摸番校缝纫风榭分解者焚逸附增高材生官卷过阴人海户海外关系弘旨画鸡黄农虞夏简散劫波解印机理脊膂金石契九文倦眼矩绳开播开弓不放箭爌炾来到率尔人迷惶曩代棚摊片许秋风乞相拳挚三好二怯三饥两饱时隽石榴花诗扇水门说明文述赞讼訴太歳头上动土天保九如跳舞徒坐瓦丝销神流志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