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耸膊成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形容人耸肩缩颈的姿态,或指因瘦削导致肩膀凸起如“山”字形的外貌特征。该成语通过夸张的比喻,生动刻画了人的体态或动作。
源自宋代陆游的《衰疾》诗句:“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另有唐代长孙无忌《嘲欧阳询》诗中提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说明此词在唐代已有类似用法,但正式出处仍归于陆游的诗作。
成语中的“山”字既指身形轮廓,也暗含汉字象形特点,体现了汉语以形表意的独特性。常用于文学描写,增强画面感与形象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衰疾》原文或唐代文人轶事。
《耸膊成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高大峻峭的山峰,形容山势陡峭挺拔。
《耸膊成山》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耳、肉,共有12个笔画。
《耸膊成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众人耸膊成山。”意思是围绕膊肩而起的人数极多。
《耸膊成山》这个成语的繁体字写法为「聳脖成山」。
在古时候,该成语的汉字写法为「耸膀成山」。
1. 这座山峰高耸入云,真是一座耸膊成山的巍峨之作。
2. 他用力举起托举杠,龙门险峰的岩壁像一座耸膊成山的巨无霸般屹立在前。
耸立、聳立、巍峨、屹立。
高耸入云、屹立不倒、巍然屹立。
低矮平坦、不突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