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居正的意思、居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居正的解释

(1).谓遵循正道。《公羊传·隐公三年》:“君子大居正, 宋 之祸, 宣公 为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 唐 李德裕 《授狄兼谟兼益王傅制》:“﹝ 兼謨 ﹞歷职有声,居正无挠,举其素行,擢在首僚。” 明 方孝孺 《娱静楼记》:“谋畧事功者流而为诈,居正蹈义者不良於为。”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摄政者,所以济变也。立 成王 者,所以居正也。”

(2).谓帝王登位。《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晋 刘琨 《劝进表》:“诚宜遗小礼,存大务,援据图録,居正宸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居正”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1. 恪守正道,遵循正统: 这是“居正”最核心的意义。指为人处世、治理国家时坚守正确的原则、合乎正统的规范或中正之道。它强调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乎礼仪法度。

    • 例证与引用: 如《春秋》经传中常以是否“居正”来评判君主即位或行为的正当性。例如,《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对鲁隐公的评价涉及“居正”与否的讨论(虽未直接出现“居正”一词,但后世常以此阐发),强调继位需符合嫡长子继承的“正道”。更明确的表述可见于后世史评,如《汉书·诸侯王表序》提到“隐公居正”,即指其行为符合正道(来源:《汉语大词典》)。
  2. (特指)遵循帝王正统: 在政治语境中,“居正”常特指帝王或储君遵循、继承正统的皇位。即其即位或统治是合法、符合宗法继承制度的。

    • 例证与引用: 如明代张居正的名字即取义于此,寄托了家族对其能恪守正道、辅佐君王的期望。史书中常用“居正体元”(居于正位,体察天道)来形容帝王登基(来源:《辞源》修订本)。
  3. 秉公持正,公正不阿: 引申指处理事务时秉持公正之心,不偏不倚,坚持原则。

    • 例证与引用: 此义虽不如前两义古老,但在后世使用中有所体现,强调个人品行的正直。例如,描述官员“居心公正,处事居正”(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关用法的归纳)。

“居正”一词源于古代政治伦理,核心在于“恪守正道、遵循正统”,尤其在涉及权力继承和统治合法性时意义重大。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行为合乎规范、名正言顺的高度重视。其含义由具体的政治继承原则,逐渐扩展为对个人品行公正、合乎道义的普遍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居正”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古籍文献及权威释义整理如下:

一、遵循正道

核心释义:指恪守道德准则或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强调行事合乎伦理纲常。
出处与例证:

  1. 《公羊传·隐公三年》提出“君子大居正”,认为宋国因宣公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引发祸乱,强调“居正”对维护礼法的重要性。
  2.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提到“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说明即便初始行为偏离正轨,最终仍需回归正道。
  3. 唐代李德裕评价官员狄兼谟“居正无挠”,赞其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压力。

二、帝王登位

核心释义:特指君主通过合法途径继承皇位,强调政权更迭的正当性。
出处与例证:

  1. 晋代刘琨《劝进表》中劝谏司马睿“居正宸极”,即顺应天命登基称帝。
  2. 此用法多用于历史文献中,如《艺文类聚》等典籍,侧重描述帝王即位符合法统。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公羊传》《文心雕龙》等经典文献及权威词典的注解,体现了“居正”在伦理与政治领域的双重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别无出路碧青澄浄持斧翁仇首楚社丛脞麤纵打揑诞罔不经擣虚批吭点破典签逗嘴耳朵风各支骨苏鼓子船宏大花不棱登昏宠活生生讲物尖尖谫庸椒坡集抄金鹦鹉崛强决心书君子固穷客伏苛扰廥仓窥欲李叔同六腑满数配极牝鸡司晨癖王魄散魂飘峭诋囚饮綦绣全国一盘棋全行沙角上菜慎罚神领十年磨一剑事危累卵寿头模子水淫讬福吐弃忞忞五线谱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