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龙的意思、茅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龙的解释

相传仙人所骑的神物。 汉 刘向 《列仙传·呼子先》:“ 呼子先 者, 汉中 关 下卜师也,老寿百餘岁。临去,呼酒家老嫗曰:‘急装,当与嫗共应 中陵王 。’夜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呼 子先 。 子先 持一与酒家嫗,得而骑之。乃龙也,上 华阴山 。”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玉浆儻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闺晤》:“香尘昔惯践轻躯,弄笛曾经伴 緑珠 。飞天早借茅龙驭。” 清 沉用济 《望西岳》诗:“欲跨茅龙问酒母,芝田堪种乏仙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龙"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典故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主要源自古代文献记载:

一、本义:茅草编织的龙形器物

指古代方士或隐士用白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编织而成的龙形工艺品或祭祀道具。此义项最早见于汉代刘向《列仙传》:"仙人许翙,骑茅龙升天"。传说中仙人以茅龙为坐骑,后引申为超凡脱俗的象征。此处的"茅龙"是具象化的手工制品,体现古人以自然材料创造神话意象的智慧。

二、文学引申义:指代简陋或质朴的事物

唐宋诗词中,"茅龙"常被文人借喻为朴素无华的生活用具或清贫之境。例如李白《襄阳歌》:"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诗中"凤笙龙管"与"茅龙"形成雅俗对比,暗喻摒弃奢华、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参考《李白集校注》卷三)。

三、道教文化中的隐喻

明代道教典籍《赤凤髓》载有"骑茅龙法",将"茅龙"作为内丹修炼的意象符号,喻指体内真气运转如龙翔九天。此用法融合了物质形态与精神修炼的双重内涵,成为道教文化特有的哲学符号(见《道藏·洞玄部》)。

权威文献参考来源:

  1. 本义溯源:汉·刘向《列仙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学引申:唐·李白《李太白全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道教隐喻:明·周履靖《赤凤髓》(《道藏》本)

"茅龙"从具体的草编器物,逐渐演变为承载隐逸思想、清贫美学及宗教哲思的文化符号,其内涵折射出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精神追求的独特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

“茅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物,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茅龙”指仙人所骑的神物,常被描述为外形似茅草编织的龙,具有飞升天界的能力。这一概念源自道教神话体系,象征超凡脱俗的仙家坐骑。

二、典故出处

最早记载见于汉代刘向的《列仙传·呼子先》:

呼子先是汉中关的卜师,寿百余岁。某日他召唤酒家老妪一同应召中陵王。夜间仙人带来两只“茅狗”,呼子先与老妪各骑一只,茅狗随即化为龙,载二人飞升至华阴山。

三、文学引用

该典故被后世文人广泛引用:

四、文化意义

“茅龙”融合了道教“物化飞升”思想,茅草化龙的情节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物灵性化的想象,也常用于诗词中表达隐逸或求仙主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可参考《列仙传》原文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暴光霸说跋陟兵式体操草间求活超言吃本麤且粗识调九鼎低黛东文断交鹅湖之会二时发师符祥圪垯鸿篇巨著后阁彗日惛惛罔罔豁子呼语简典焦碎靖节琴箕扫就业积心急症撅皇城﹐挝怨鼓絶粮军旗枯丛辽鹤令饬流眄露拍弥月牡疝逆施牛宿平露普度跷蹀取贵市例钱市佣曙河庶或顺修死魂推班颓毁驼曲韦昌辉纤丽闲慢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