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星名。古代又叫辰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诗·大雅·大明》“篤生 武王 ” 唐 孔颖达 疏:“水星与日,辰在其位。”
(2).即水宿。《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 唐 孔颖达 疏:“五行北方水,故北方之宿为水星。”参见“ 水宿 ”。
(3).细小的水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一章:“有的用笨拙姿势浮水,双脚打得水面卜冬卜冬响,,水星四面飞溅。”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且体积最小的行星,其名称和文化象征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水星由约70%金属和30%硅酸盐组成,密度仅次于地球。其核心占比极大(约85%体积),推测可能源于早期巨大撞击事件剥离外层岩石,留下铁质内核。
水星因靠近太阳,受高温和强辐射影响,探测难度极高。目前仅少数探测器(如“水手10号”“信使号”)成功靠近观测,发现其表面布满撞击坑,如直径1525公里的卡洛里斯盆地。
如需进一步了解水星探测任务或占星学中的具体含义,可查看来源等完整信息。
《水星》是指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之一。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地球的内侧。水星是比较小的行星,直径只有4879千米。
《水星》一词的拆分部首为「水」,共由3个笔划组成。
《水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天文学术语。在古代,人们观测到水星的亮度和位置与太阳有关,因此将其称为「水星」。
《水星》的繁体字形为「水星」。
古代汉字「水星」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1. 水星绕着太阳运行的周期较短。
2. 天文爱好者通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水星的表面特征。
水星表面、水星大气、水星轨道、水星磁场
金星、火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太阳、月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