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星的意思、水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星的解释

(1).行星名。古代又叫辰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诗·大雅·大明》“篤生 武王 ” 唐 孔颖达 疏:“水星与日,辰在其位。”

(2).即水宿。《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 唐 孔颖达 疏:“五行北方水,故北方之宿为水星。”参见“ 水宿 ”。

(3).细小的水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一章:“有的用笨拙姿势浮水,双脚打得水面卜冬卜冬响,,水星四面飞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星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可从语言学、天文学及文化角度解析:

  1. 天文学定义

    水星指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公转周期约88个地球日,表面温差极大(-173℃至427℃)。其名称源于古代五行学说,因属“水”象而得名。现代天文学观测证实,水星由岩石构成,无天然卫星,表面布满撞击坑。

  2. 古代天文别称

    在《史记·天官书》中,水星被称为“辰星”,属二十八宿中的北方玄武七宿,与四季中的冬季对应。《汉书·天文志》记载其“主水事”,反映了古代占星学中五行与天体的关联。

  3. 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水星”衍生出比喻义,用于描述速度极快或环境极端的事物,如“他的思维快如水星绕日”。该用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体现词汇的符号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且体积最小的行星,其名称和文化象征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属性与物理特征

  1. 位置与大小
    水星距离太阳约5790万千米,是太阳系最内侧的行星。其半径约2439公里,仅为地球的38.2%,质量仅占地球的5.5%,是类地行星中最小的一颗。
  2. 极端环境
    因缺乏有效大气层,水星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温度高达427℃,夜晚骤降至-173℃。部分永久阴影区的陨石坑内可能存有冰。
  3. 运动特征
    公转周期仅88天,自转周期约58.6天,导致其昼夜交替一次需两个水星年。

二、结构与成分

水星由约70%金属和30%硅酸盐组成,密度仅次于地球。其核心占比极大(约85%体积),推测可能源于早期巨大撞击事件剥离外层岩石,留下铁质内核。

三、名称来源与象征意义

四、探测与研究挑战

水星因靠近太阳,受高温和强辐射影响,探测难度极高。目前仅少数探测器(如“水手10号”“信使号”)成功靠近观测,发现其表面布满撞击坑,如直径1525公里的卡洛里斯盆地。

五、文化关联与特殊现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水星探测任务或占星学中的具体含义,可查看来源等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鼻翅儿嬖人欂栌恻然长念却虑吃饭处除涤脣亡齿寒钓诗钩都陆封署風雨凄凄负离子干晖贯籍鼓人僵毙简括奸盐咭噔咯噔击拊襟概金箭九阙谲譬狂疏联袂流连忘反力言力证陋民闾室蛮酒曼煖猫猴马上房子墨义木标恁厮宁馨儿牛脣牵疾旗麾清邃穷思极想如黄儒职丧逝三邻四舍沈缗是后诗帖水盂隼击素石涂刍委卸物恺诬掯相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