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有所戒惧而反省。《左传·文公三年》:“ 孟明 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杨伯峻 注:“谓既败而惧,惧而思,思而修德也。”
“惧思”是一个文言色彩较重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词义
指因内心产生戒惧而进行深刻反思。核心在于通过「惧」(恐惧、敬畏)的情感触发「思」(思考、反省)的理性行为。例如《左传》中描述孟明战败后因恐惧而反省,最终修养德行。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左传·文公三年》记载的秦国将领孟明的故事:“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杨伯峻注解为:“既败而惧,惧而思,思而修德”。说明此词常用于描述失败后因畏惧后果而自我修正的行为。
三、结构分析
四、深层意义
该词不仅表达情感与理性的结合,还隐含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即通过内省达到道德完善。杨伯峻的注解进一步点明“修德”是最终目的。
五、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强调从失败或危机中汲取教训。例如:“企业遭遇危机后,领导者需有惧思之智,方能转危为机”。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注解,可参考《左传》相关研究文献或权威词典。
惧思(jù sī)是一个动词词组,由“惧”和“思”两个字组成。
“惧”字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和“虍”字旁,总共有9个笔画。它的繁体形式是“懼”。
“思”字同样也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和“田”字旁,总共有9个笔画。它的繁体形式是“思”。
“惧”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意思是害怕、畏惧。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有许多变种,如金文、篆书等。但无论汉字写法如何变化,它的基本意义都是一样的。
“思”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思考、思念、思维。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也有许多变化,例如篆书中的写法类似于“申”,但其基本意义并未改变。
例句:
1. 他常常惧思自己的未来。
2. 在黑暗中,她不禁惧思起传说中的鬼魂。
组词:
惧怕、惧怕、恐惧、担心、害怕
近义词:
害怕、畏惧、恐惧、惊慌
反义词:
勇敢、大胆、无畏、泰然自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