劾治的意思、劾治的详细解释
劾治的解释
(1).审查治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王 骄日久,国多姦。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后为妻讼其不睦事,为监司所按治,詔置狱劾治。”
(2).指推究、审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程戡》:“ 戡 曰:‘杀6*人而自置於门,非可疑耶?’乃亲自劾治,具得本谋。”
词语分解
- 劾的解释 劾 é 揭发罪状:弹(俷 )劾。参(乶 )劾。 笔画数:; 部首:力; 笔顺编号:
- 治的解释 治 ì 管理,处理: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惩办:治罪。处(?)治。 医疗:治病。治疗。医治。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治蝗。治蚜虫。 从事研究:治学。治史。 安定: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治。治所。 姓。 乱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劾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劾治(hé zh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司法色彩的复合动词,由“劾”与“治”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弹劾并追究惩处(罪责)。该词主要用于法律、监察或行政领域,强调对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揭发及后续的审查处理过程。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 字义解析与构词
- 劾 (hé):
- 本义为审判定罪。《说文解字》:“劾,法有罪也。”段玉裁注:“法者,谓以法施之。”
- 引申义为揭发罪状、检举弹劾。如《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劾立怀奸邪,乱朝政。”
- 在“劾治”中,“劾”侧重于检举、揭发、指控的行为。
- 治 (zhì):
- 本义为管理、处理。《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
- 引申义为惩办、处置(罪犯)。如《史记·酷吏列传》:“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
- 在“劾治”中,“治”侧重于审理、惩处、究办的行为。
二、 词义详解
“劾治”作为一个整体,其含义并非“劾”与“治”的简单相加,而是指一个连贯的司法或监察程序:
- 核心含义:指对官吏或人员的过失、罪行进行检举揭发(劾),并依法进行审理、追究和惩处(治)。
- 行为主体:通常指拥有监察、司法权力的机构或个人,如御史、监察部门、上级官员等。
- 行为对象:主要针对被认为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官吏或人员。
- 行为过程: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阶段:
- 劾 (检举弹劾):提出指控,列举罪状。
- 治 (审理惩处):根据指控进行调查、审判,并施加相应的处罚(如罢官、降职、判刑等)。
- 语境特征:该词带有正式、严肃的色彩,多用于历史文献、法律文书或描述古代/正式制度下的官员监督机制。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语境或特定表述中。
三、 用法示例(基于历史文献)
- 《明史·职官志二》载都察院职责:“劾治文武百官违法失职。” (指检举并惩处文武百官的违法行为和失职行为)。
- 《清史稿·选举志七》提及对官员的考核:“有贪酷、不谨、疲软……等项,即行劾治。” (指一旦发现官员有贪污、残酷、行为不谨、能力疲软等问题,立即进行弹劾和惩处)。
- 现代引申用法(较少见):可用于指严肃追究并处理某人的严重错误或失职行为(带有仿古或强调程序性意味)。
四、 总结
“劾治”是一个源于古代监察、司法制度的动词,精确地表述了从检举揭发到依法惩处的完整问责过程。其核心在于对公职人员或特定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系统性追究与制裁,体现了传统中国法制中对官吏监督的重视。在现代理解和使用该词时,需注意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正式语体色彩。
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关于“劾”、“治”及“劾治”的相关释义及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劾治”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一、基本含义
“劾治”由“劾”(弹劾、审查)和“治”(治理、惩治)组成,核心指通过弹劾、审查等手段对错误或罪行进行治理和惩罚。常见于法律、政治等正式场景,强调对不当行为的追责和纠正。
二、详细释义
-
审查治罪
指对涉嫌犯罪或失职的行为进行详细调查并依法惩处。例如《史记》中记载:“吴王骄日久,国多姦,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说明劾治包含调查与惩处的双重过程。
-
推究审问
在司法实践中,也指对案件或涉事人员进行深入追问和审理。如明代《智囊补》提到“亲自劾治,具得本谋”,强调通过审问揭露真相。
三、使用场景
- 古代政治:多用于官员弹劾、案件审理,如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的“诏置狱劾治”。
- 现代延伸:可泛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如公共事务中的监督与问责。
四、综合理解
“劾治”兼具“审查”与“惩治”的双重性质,既包含法律程序上的调查(劾),也包含实际执行中的治理(治)。其权威性解释可参考《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抱角牀抱瑟不吹竽宝山辩剖禅院蚩尤气穿红着緑从此往后大尽丹砂诀调夷堆垜子堕混飘茵迩陿繁丝急管发齐丰格刚犷干腊高架铁路工长河堧虎踞龙盘家庭出身锦车使噤咽戟手救日坑洼狂攘来服凛严藜烝冒名没襃弹目光炯炯沐熏纳污含垢髼头赤脚篷子偏钱曝鳃勤干清诗倾倚侵掠泣岐搉沽深交神妙莫测深致石舄石匣四郊多垒天磬梯队通儒侠情遐制西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