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mbarrassed;perplexed]∶为难
他困窘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 [impoverished]∶贫困窘迫
家境困窘
贫困窘迫;为难。《庄子·列御寇》:“处穷閭阨巷,困窘织屨。”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断绝疑惑门十六》:“贪盗之人,应见困窘,而覩丰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自你双亲去世,你妻生活愈益困窘,虽昼夜与人缝补拆洗,亦难维持。” 毛依罕 《呼和浩特颂》:“想起了这一点我就深深地感到困窘。”
“困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ùn jiǒng,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为难/尴尬
指因处境或言行不当而感到难堪、不知所措。例如:“他困窘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种用法常见于描述社交或心理层面的尴尬状态,如被追问时的窘迫()。
贫困窘迫
表示生活穷困、经济拮据。例如:“家境困窘”“自双亲去世后,生活愈益困窘”()。《庄子·列御寇》中“困窘织屦”即描述因贫困而织草鞋的境况(、)。
来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形容穷困潦倒的状态(、)。后引申为心理上的尴尬,如南朝文献中“贪盗之人应见困窘”的对比用法()。
现代语境
可指经济困难(如失业导致“阮囊羞涩”),也可用于心理层面(如被误解时的羞愧)(、)。
“困窘”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含义,既可描述经济贫困,也可表达心理尴尬。其用法广泛,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庄子》原文或现代文学例句(、)。
《困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处于困难或尴尬境地。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囗和穴,并且由11个笔画构成。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时候,困窘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繁体字中,困写作困而窘写作窘。繁体字是在传统汉字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使用繁体字的地方主要是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
一些困窘的例句:
一些与困窘相关的组词有困难、不易、为难等。
困窘的近义词包括窘迫、尴尬、为难。
与困窘相反的词是舒适、轻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