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旨的意思、令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旨的解释

(1).指帝王的命令。《梁书·王僧辩传》:“俄而 岳阳 奔退,而 鲍泉 力不能剋 长沙 , 世祖 乃命 僧辩 代之…… 僧辩 既入,背 泉 而坐,曰:‘ 鲍郎 ,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以故意见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王﹞令旨已下,随有两个力士将鋃鐺锁了 言寄华 到那大粪窖边墩着。”

(2). 宋 、 元 时指太子的命令。 宋 岳珂 《愧郯录·圣旨教令之别》:“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闈称令旨。”《元代白话碑集录》载有1243年 鄠县 草堂寺 《阔端太子令旨碑》。

(3). 金 代曾以皇太后之命为“令旨”。《金史·章宗纪一》:“己亥,迁大行皇帝梓宫於 大安殿 。癸卯,以皇太后命为令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令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帝王或上级的命令,强调遵从指示、执行意图的行为。核心由“令”(命令)和“旨”(意图)组成,表达对权威指令的接受与实施。()

二、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含义

  1. 帝王命令
    最初用于指代皇帝的直接命令,如《梁书·王僧辩传》中记载的“令旨使我鏁卿”,体现皇权的强制性。()

  2. 宋元时期太子的命令
    宋代起,太子发布的指令被称为令旨,如元代《阔端太子令旨碑》即为此类文书的实物例证。()

  3. 金代皇太后的诏令
    金朝曾将皇太后的命令定义为令旨,与帝王、太子的指令形成等级区分。()

三、使用场景

四、例句参考

  1. 杨过持令旨返回,吓得门卫立刻改变态度(《神雕侠侣》相关典故)。()
  2. 元代碑文《阔端太子令旨碑》记载了太子的土地分配指令。()

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梁书》《金史》等古籍,或访问查字典等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令旨

令旨(lìng zhǐ)是汉字词语,分解部首为“亻”和“日”,总计5个笔画,源自古代汉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令旨的书写形式为繁体字,即「令」字的字形与现代简体字相同,而「旨」字的字形比较复杂,包含许多笔画和结构。

令旨一词源自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一种命令或指示。它代表着上级领导或主管颁发给下级的命令或指示,并要求下级遵循。

以下是关于令旨的一些例句:

  1. 皇上下令给官员发布了一道令旨。
  2. 大臣奉旨来传达国王的令旨。
  3. 他接到了上级的令旨,立刻行动起来。

令旨的一些相关词组包括:大旨、敕令、军令、圣旨等。

与令旨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命令、指示、要求。

与令旨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自由、放任、不受限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