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帝勋 ”。
亦作“ 帝勛 ”。指 帝尧 。《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皇德无餘让,重规袭 帝勛 。”《旧唐书·礼仪志二》:“合宫听朔,阐 皇轩 之茂范;灵府通和,敷 帝勛 之景化。”
帝勋(dì xūn)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帝”与“勋”二字组合而成,特指帝王的功业或显赫功绩。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
帝王的功业
“帝”指最高统治者(如天子、皇帝),“勋”指卓越功绩。合称表示帝王建立的重大功业或治国成就。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26页。
引申为显赫功勋
后世亦用于形容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功绩,带有尊崇意味。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21页。
帝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勋
来源:《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尚书·尧典》
“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体现帝王功业广被天下。
来源:《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史记·五帝本纪》
记载黄帝“抚万民,度四方”,舜“齐七政,辑五瑞”,均属“帝勋”的具体表现。
来源: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
“帝勋”一词承载着对帝王功绩的尊崇,兼具历史性与文化权威性。其释义需结合古代政治语境,强调功业的崇高性与影响力。
“帝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 xūn,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帝勋”既可泛指帝王的功绩与德行,也可特指帝尧这一历史人物。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用于现代语境,多取其广义,形容领导者的卓越贡献;若涉及古典文献,则可能指向帝尧。
悖惑贲戋边卫逼不得已成效卓著赤壁虫籀传符垂线足出上锻脯对口径独善其身防火方目樊梨花反首发生发引千钧风烛残年格得冠士顾恩鸿羲怀蓄唬弄敬告尽美尽善进容军班钧牌两丱礼阁鹿鸣率悟闷答孩齧臂之好潜画七步成诗亲戚啓全蹊闲绮语热地蚰蜒戎务茹藘申陈视频失望说话的嗣息太和殿堂音天垂头食推拥望岁玩心吴二娘曲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