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吏的意思、驳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吏的解释

指信奉学说驳杂不纯一之吏。《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王 ( 王思 )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苛吏传》:“ 思 与 薛悌 、 郤嘉 俱从微起,官位略等。三人中, 悌 差挟儒术,所在名为閒省。 嘉 与 思 事行相似。 文帝 詔曰:‘ 薛悌 驳吏, 王思 、 郤嘉 纯吏也,各赐关内侯,以报其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驳吏(bó lì)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复合词,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驳吏指古代负责审理案件、批驳公文或处理诉讼事务的基层官吏,多与司法、行政复核相关。


二、字源与历史用例

  1. 字源依据:

    • 驳:《说文解字》释为“马色不纯”,后引申为“杂糅、辩论”,在公文语境中特指“批改、纠错”。
    • 吏:《说文解字》称“治人者也”,指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

      两者结合凸显其职能为“审核纠错之职”。

  2. 古籍用例:

    • 唐代律法文献中,“驳吏”常见于刑狱系统,如《唐律疏议》提及地方官吏需将疑难案件“移交驳吏覆核”。
    • 清代《六部成语注解》明确定义:“驳吏,掌驳正文案之吏员”。

三、职能与历史背景

驳吏多隶属刑部、大理寺或地方衙门,核心职责包括:

  1. 文书复核:核查公文律例引用是否合规,批改错漏;
  2. 案件复审:对存疑案件提出驳议,要求重审;
  3. 律例咨询:为上级官员提供法律条文解释支持。

    其角色类似现代司法体系中的“复核检察官”或“法律审核专员”。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驳吏”为“古代负责批驳公牍、审理案件的官吏”,强调其司法职能。

  2. 《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详述其隶属刑部、大理寺,职能以“驳正违失”为核心。

  3. 《唐六典》卷六·刑部:

    记载唐代驳吏编制及“掌律令驳正”的具体职责。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权威出版物,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中华经典古籍库)进一步查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驳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可综合如下:

基本释义

字义分解

  1. 驳(bó):
    • 动词:反驳、批驳(如“批驳”);
    • 形容词:颜色混杂不纯(如“斑驳”);
    • 名词:指驳船。
  2. 吏(lì):
    • 名词:旧时指低级官吏或差役(如“胥吏”)。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部分低权威来源(如)提到“驳吏”有“指责官员行为”的引申义,但此解释缺乏文献支撑,建议以高权威释义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叭嗒巴峡碧悠悠不成文法艚子层复冲剂丑座戳祸翠云裘打夯盗视大社鼎折覆餗多宝塔碑杜学放麑桴槎该洽敢想敢干汉易红灯记护壁火电厂艰梗降礼酱清郊歌精金良玉橛子聚蚊成雷刻励烂好人临川四梦霉天梦雨摩睺罗拈题分韵铺厫搴撷愀然无乐起蛰社会主义经济沈首慎重涉閲四险素旄笋城琐记探借田获通动通患同旅畏咎踒垫衔耀鲜肴校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