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拒塞的意思、拒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拒塞的解释

(1).扼守边关。《后汉书·杜诗传》:“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琦 每欲与 亮 谋自安之术, 亮 輒拒塞,未与处画。”

(2).拒绝;阻遏。《南史·徐湛之传》:“臣苦相諫譬,深加拒塞。” 宋 叶适 《学校》:“及 秦檜 为相,务使诸生为无廉耻以媚己,而以小利啗之,阴以拒塞言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拒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个主要义项,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1. 扼守边关
    指把守边境要塞,防御外敌。该义项源自军事语境,常见于古籍记载。例如:

    • 《后汉书·杜诗传》提到“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形容边防将士坚守岗位。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也有“拒塞”用于描述防御策略。
  2. 拒绝;阻遏
    表示对他人请求或行为的明确否定或阻止。例如:

    • 《南史·徐湛之传》记载“臣苦相谏譬,深加拒塞”,指臣子反复劝谏却被坚决拒绝。
    • 宋代叶适《学校》中提及“阴以拒塞言者”,意为暗中压制言论。

二、读音与用法

三、古籍例证

出处 例句 释义
《后汉书·杜诗传》 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 边防将士坚守岗位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拒绝参与谋划

四、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言语境中。需注意“塞”为多音字,此处根据义项不同,读音可能略有差异。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后汉书》等原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拒塞

拒塞是一个汉字词语,本意是指拒绝阻塞。它由“拒”和“塞”两个字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拒的部首是扌,总共有8画;塞的部首是土,总共有7画。

来源和繁体

拒塞一词源于《汉书·匈奴传》:“礼拜相见军前,谢不俟拒塞之君。”这里的拒塞含义是指不容许阻挡对方前行。

在繁体字中,拒塞的写法为「拒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拒的字形为「拒」,中间是「士」字的异体,塞的字形为「塞」,为“土”字下加“厶”。

例句

1. 他毫不拒塞地迎接了所有的挑战。

2. 她拒塞了所有的贿赂,保持了她的良知。

组词

拒绝、塞责、阻塞

近义词

拦截、阻挡、抵制

反义词

允许、开放、通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