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稜 阴扶辅其政,出入二年,署置教令无愆失。”《汉书·佞幸传·淳于长》:“ 莽 侍 曲阳侯 疾,因言:‘ 长 见将军久病,意喜,自以当代辅政,至对衣冠议语署置。’” 颜师古 注:“自谓当辅政,故豫言某人为某官,某人为某事。”《新唐书·选举志下》:“按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至于 齐 隋 ,署置多由请託。”
“署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ǔ zhì,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场事务及官吏任免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官方机构或官员在处理政务时进行的部署、安排,尤其强调官吏的选用与职位设置。
如今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官场运作机制,较少见于日常表达。
《署置》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正式任免职务"。
《署置》这个词的部首是"罒",总共有11个笔画。
《署置》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署"一词最初的意思是"上奏",后来引申为"签署"、"签字"的意思。"置"一词则表示"任命"、"委派"。两个词合在一起,就表示"正式任免职务"。
《署置》的繁体字为"署置"。
在古代,"署置"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形状在演变过程中有所变动。但是,我们现代使用的"署置"这个词的写法已经相对稳定。
1. 领导决定对他进行署置,任命他为新的部门经理。
2. 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署置行政职务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1. 近义词:任命、委任、委派。
2. 反义词:免职、罢免、解除职务。
1. 署名:指在文件、书籍等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确认或责任。
2. 署理:指临时代理某个职务或工作。
3. 署函:指由上级机关签发,并由下级机关在上面批注意见、签名后,转交给另一级机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