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拒塞的意思、拒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拒塞的解釋

(1).扼守邊關。《後漢書·杜詩傳》:“如此,緣邊屯戍之師,競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辭其勞。”《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琦 每欲與 亮 謀自安之術, 亮 輒拒塞,未與處畫。”

(2).拒絕;阻遏。《南史·徐湛之傳》:“臣苦相諫譬,深加拒塞。” 宋 葉適 《學校》:“及 秦檜 為相,務使諸生為無廉恥以媚己,而以小利啗之,陰以拒塞言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拒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個主要義項,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扼守邊關
    指把守邊境要塞,防禦外敵。該義項源自軍事語境,常見于古籍記載。例如:

    • 《後漢書·杜詩傳》提到“乘城拒塞之吏,不辭其勞”,形容邊防将士堅守崗位。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也有“拒塞”用于描述防禦策略。
  2. 拒絕;阻遏
    表示對他人請求或行為的明确否定或阻止。例如:

    • 《南史·徐湛之傳》記載“臣苦相谏譬,深加拒塞”,指臣子反複勸谏卻被堅決拒絕。
    • 宋代葉適《學校》中提及“陰以拒塞言者”,意為暗中壓制言論。

二、讀音與用法

三、古籍例證

出處 例句 釋義
《後漢書·杜詩傳》 乘城拒塞之吏,不辭其勞。 邊防将士堅守崗位
《三國志·諸葛亮傳》 亮辄拒塞,未與處畫。 拒絕參與謀劃

四、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言語境中。需注意“塞”為多音字,此處根據義項不同,讀音可能略有差異。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拒塞

拒塞是一個漢字詞語,本意是指拒絕阻塞。它由“拒”和“塞”兩個字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拒的部首是扌,總共有8畫;塞的部首是土,總共有7畫。

來源和繁體

拒塞一詞源于《漢書·匈奴傳》:“禮拜相見軍前,謝不俟拒塞之君。”這裡的拒塞含義是指不容許阻擋對方前行。

在繁體字中,拒塞的寫法為「拒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拒的字形為「拒」,中間是「士」字的異體,塞的字形為「塞」,為“土”字下加“厶”。

例句

1. 他毫不拒塞地迎接了所有的挑戰。

2. 她拒塞了所有的賄賂,保持了她的良知。

組詞

拒絕、塞責、阻塞

近義詞

攔截、阻擋、抵制

反義詞

允許、開放、通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