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筌句的意思、筌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筌句的解释

谓作律诗先得一联,更思一联配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作诗先以一联为主,更思一联配之,俾其相称,纵不佳,姑存以为‘筌句’。”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观其前联平澹意长,餘皆筌句,予皆削疵强半,稍变气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筌句”为汉语中的生僻组合词汇,目前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从字源角度分析,“筌”本义指竹制捕鱼器具,《庄子·外物》有“得鱼而忘筌”之典,后衍生出“工具、手段”的抽象含义;“句”指文辞片段或语言单位,如《文心雕龙》中“积句而成章”。二者组合或借“筌”的工具性特征,喻指诗文创作中雕琢词句的技法,但此用法尚未形成规范释义。

建议参考《汉语大字典》(http://www.hydcd.com)中“筌”“句”的单字训诂,或查阅《中国文学批评术语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了解相关文论概念。具体语境中的特殊用法需结合文献用例进行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筌句”是一个古代文学创作术语,主要用于律诗写作的构思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筌”原指捕鱼的竹器(《庄子》中“得鱼忘筌”的典故),此处引申为辅助创作的工具;“句”指诗句。组合后指作诗时先得一联,再通过构思寻找匹配的另一联。

二、具体含义 指创作律诗时,先完成一联(两句),再以此为基础推敲另一联与之对仗工整、意境相配的创作方法。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记载:“作诗先以一联为主,更思一联配之,俾其相称,纵不佳,姑存以为‘筌句’。”

三、使用特点

  1. 临时性:初期匹配的联句可能不够完美,但作为过渡性草稿保留
  2. 结构性:强调律诗对仗工整的创作要求
  3. 迭代性:诗人常会对“筌句”进行修改,如谢榛提到“削疵强半,稍变气格”的打磨过程。

四、现代延伸 该术语现多用于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特指古代诗人创作律诗时的阶段性草稿,反映了传统诗歌创作中“推敲”的典型特征。

注:相关释义主要源自明代诗论著作,现代权威辞书收录较少,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急笔形步雪履穿参并炒作车担充穷川祇处齐翠蛾促使打闷葫芦掉臂不顾掉书语地方戏第一炮锻工风概風雨不改分镜头肤凑桂浆寒树好意思荷塘唤门简板进驱罥结剧台伉俪荣谐可人憎勑身櫑具剑凉暄流脓鲁钝满愿枚子摩擦牛渚犀破阵乾纲丘蚓躯干荣公搔背扒子搔头善静识时达务庶男特任亭决通融偷居违忤污沟闲淡陷围谢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