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拍股。兴奋或激动之状。《后汉书·张奂传》:“夫无6*毛髮之劳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 淳于髠 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2).佩刀名。《释名·释兵》:“短6*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兵有弓、矛、服刀”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服刀,拍髀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拍髀汉语 快速查询。
“拍髀”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如下:
动作描述:拍打大腿
指用手拍打大腿的动作,常用来表现兴奋、激动或感慨的情绪。例如《后汉书·张奂传》中提到“拍髀仰天而笑”,即用此动作强化人物情感。该词与“拊髀”(拍大腿)同义,常见于古籍中的情绪表达。
古代佩刀名称
源自汉代,指一种短刀。其名称来源于佩戴方式:刀悬挂于腰间时位于大腿(髀)旁,故称“拍髀”。如《释名·释兵》记载:“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 这种刀也称作“服刀”或“露拍”(因刀身外露得名)。
扩展说明:第一种含义强调肢体语言与情绪关联,常见于历史典故;第二种则体现古代兵器命名与佩戴方式的直观联系。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
拍髀是一个汉字词汇,由四个字形组成,包含了拍、髀两个部分。
拍的部首是手,总笔画数为7。
髀的部首是骨,总笔画数为10。
拍髀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左传·文公二十九年》,原文如下:「文公拍髀大呼」。这句话表示当时文公拍打自己的大腿,大声呼喊。
拍髀的繁体字为「拍髀」,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拍髀在古代常以象形字形式表示,具体写法可能有所变化。
拍髀用于一些描述情绪激动或痛苦的场景中,以下是一些例句:
拍髀并不常用于组词,因其有特定的意象,很少出现在其他词汇中。
近义词指的是与拍髀意思相近的词汇,常见的近义词有拍腿、狠狠拍打大腿等。
反义词指的是与拍髀意思相反的词汇,由于拍髀描述的情感较为特殊,暂无明显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