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五代 时的 吴 、 南唐 、 吴越 、 前蜀 、 后蜀 、 南汉 、 北汉 、 闽 、 楚 、 荆南 (即 南平 )十个割据政权。
“十国”是历史术语,特指唐朝灭亡后,在五代(907-960年)同一时期并存的十个主要割据政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十国指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南平) 十个政权,存在时间为902年至979年。它们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仅北汉位于北方(今山西一带)。
政权 | 建立者 | 都城 | 存续时间 | 备注 |
---|---|---|---|---|
前蜀 | 王建 | 成都 | 907-925 | 首称帝的南方政权 |
后蜀 | 孟知祥 | 成都 | 934-965 | 延续前蜀疆域 |
吴 | 杨行密 | 扬州 | 902-937 | 后为南唐取代 |
南唐 | 李昪 | 金陵(南京) | 937-975 | 文化繁荣,后主李煜著名 |
吴越 | 钱镠 | 杭州 | 907-978 | 经济发达,主动归附北宋 |
闽 | 王审知 | 福州 | 909-945 | 内乱后为南唐所灭 |
楚 | 马殷 | 长沙 | 907-951 | 后被南唐攻灭 |
南汉 | 刘䶮 | 广州 | 917-971 | 据岭南地区 |
荆南 | 高季兴 | 江陵 | 924-963 | 地狭兵弱,夹缝生存 |
北汉 | 刘崇 | 太原 | 951-979 | 唯一北方政权,最后灭亡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政权的细节,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资料如《资治通鉴》。
《十国》是指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十个独立政权。
《十国》的拆分部首是让字的上半部分,包含有丿、丶、一共三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七画。
《十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列传》中,用于称呼五代十国时期的十个政权。
《十国》的繁体字为「十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十国」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十」字的左上方会再加上一横,形如「卄」,表示十个。而「国」字在古代写法中,其左右两侧的两个横笔画会相连,形如「囯」。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蜀、魏、吴、南唐、后梁、后晋、后汉、前蜀、后周、南汉等十个独立政权。
国内国外、国家、国界、国民、国旗、国际、国有、国庆、国宝
十王国、五代国家
统一时期、一统天下
变礼剗着赤肿春皇粗话调笔迭矩重规东楹翻出丰彤分絶佛会关扑贯鱼滚瓜儿圆悍实核资堠火画幡滑鬼黄縠简缄贱业击溃金缕衣樛樛鞠按空壁老相料器栗暴鹭鼓买笑钱耐久逆心排闼畔道钱痴且是擎天之柱绮钱躯貌羣演赏新缮览盛才生齿日繁神鬼难测深求时见收拙书簿私谴送故迎新笋衣通旷帷甲微象毋追收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