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五代 时的 吴 、 南唐 、 吴越 、 前蜀 、 后蜀 、 南汉 、 北汉 、 闽 、 楚 、 荆南 (即 南平 )十个割据政权。
“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的割据政权统称,特指与五代并存且相对独立的十个主要地方政权。这一概念源于传统史书对唐末宋初分裂格局的概括性划分,其核心特征为多政权并立、地域分治明显。
从政权构成看,“十国”包含以下国家:
该概念的形成可追溯至宋代史家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其“十国世家”篇章首次系统记载这些政权的兴衰。据《辞海》(第七版)释义,“十国”专指“唐末宋初在南方与河东地区建立的十个割据政权”,与中原地区的“五代”形成对应关系。《中国历史大辞典》进一步指出,这些政权“存续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吴越国达86年,最短的南平仅57年”,其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宋初的行政区划制度。
“十国”是历史术语,特指唐朝灭亡后,在五代(907-960年)同一时期并存的十个主要割据政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十国指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南平) 十个政权,存在时间为902年至979年。它们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仅北汉位于北方(今山西一带)。
政权 | 建立者 | 都城 | 存续时间 | 备注 |
---|---|---|---|---|
前蜀 | 王建 | 成都 | 907-925 | 首称帝的南方政权 |
后蜀 | 孟知祥 | 成都 | 934-965 | 延续前蜀疆域 |
吴 | 杨行密 | 扬州 | 902-937 | 后为南唐取代 |
南唐 | 李昪 | 金陵(南京) | 937-975 | 文化繁荣,后主李煜著名 |
吴越 | 钱镠 | 杭州 | 907-978 | 经济发达,主动归附北宋 |
闽 | 王审知 | 福州 | 909-945 | 内乱后为南唐所灭 |
楚 | 马殷 | 长沙 | 907-951 | 后被南唐攻灭 |
南汉 | 刘䶮 | 广州 | 917-971 | 据岭南地区 |
荆南 | 高季兴 | 江陵 | 924-963 | 地狭兵弱,夹缝生存 |
北汉 | 刘崇 | 太原 | 951-979 | 唯一北方政权,最后灭亡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政权的细节,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资料如《资治通鉴》。
巴厘岛暴怨巴西暖流本项边用笔战孱躯带袵大理道范倒悬之苦得间雕盘绮食饭甑付诸洪乔隔异功构关楮归孙哈剌鼾鼾画诺火生莲呼嵩互用蹇寓教示肌革浄素烬骨进设计日以俟脊柱郡课空闺癞蜍链钳子隶古灵幡力征沦蛰没淘剩殴作溥洽青木情同手足齐纨热热闹闹山轿十年内乱熟面孔天造地设吐花问寝视膳雾乱无头祸饷鞘仙居胁恐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