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俊民的意思、俊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俊民的解釋

賢人,才智傑出的人。《書·多士》:“乃命爾先祖 成湯 革 夏 ,俊民甸四方。” 孔 傳:“天命 湯 更代 夏 ,用其賢人治四方。” 康有為 《<孔子改制考>序》:“萬佰億千縫掖俊民,跂跂脈脈而望,篝燈而求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俊民"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積澱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德才兼備的傑出人士。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俊"本義為才智超群,《說文解字》釋作"材千人也",段玉裁注"謂才德出衆者";"民"在先秦典籍中多指普通百姓,二者組合構成偏正結構,特指民衆中出類拔萃者。

從語源學考察,該詞最早見于《尚書·洪範》"俊民用章",孔穎達疏解為"賢臣顯用其道",此處已凸顯其治國才能的内涵。至《周禮·地官》記載"以賢制爵,則民慎德;以庸制祿,則民興功",可見古代選拔"俊民"的标準包含德行與事功雙重維度。

在曆史語用層面,《資治通鑒》記載東漢舉孝廉制度時,将"郡國俊民"與"孝悌廉吏"并稱,印證其作為人才選拔對象的社會定位。明代王陽明《傳習錄》中"俊民之治,在明明德"的論述,則從心學角度強調其道德修養要求。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但在仿古語境或學術著作中仍具生命力。如錢穆《國史大綱》論及科舉制度時,稱"曆代俊民多由此途進",延續了其指代社會精英的語義特征。當代《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曆史詞彙,标注為"古代對優秀人才的雅稱"。

(主要參考《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5卷、《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俊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俊民”指賢人或才智傑出的人,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人士。這一含義源自《尚書·多士》中的記載:“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意為賢能之人治理四方。

二、字義拆解

三、文獻與使用場景

四、文化寓意

作為名字時,寓意善良仁愛、才華出衆,寄托對品德與能力的雙重期許。

補充說明:

不同語境下側重點可能變化,如古代多強調治國才能,現代更傾向綜合素養。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奧隅鼻鈎長袤車軲辘乘月饬禁寵錫豆醬惡叉額珠方位詞分拆府藏敷教幹紅膏火之費工蜂勾赴勾覆呱啼合梨宏淵後學回脖漿汁見意教課嘉世诘鞠錦袍開小會昆陵岚光攬諸貍别螺蜯毛腰靡佗艒艒船捏手捏腳判袂蓬弧濮竹青城山清還秋胡厹矛曲算取責人工島殊徑算法遂過鎖子甲唐僧通邑大都豚耳聞健像夾西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