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别将的意思、别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别将的解释

(1).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 宋义 ,号为 卿子冠军 。”《汉书·高帝纪上》:“五月, 项羽 拔 襄城 还。 项梁 尽召别将。” 颜师古 注:“别将,谓小将别在他所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征东大将军 曹休 又破其别将於 寻阳 。”

(2).武官名。 唐 诸卫折冲都尉府属官。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别将"是古代中国军事体系中的一个官职称谓,其核心含义指独立统率一支军队的副将或次级指挥官,通常隶属于更高级别的主将(如大将军、元帅等),拥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1. 官职属性

    《汉语大词典》定义:"别将"指军中副将,受主将节制但可独立领兵作战,常见于秦汉至唐代的武官制度。其地位低于主将,高于普通部将,在主力部队外统领偏师或分遣队(《汉语大词典》第2卷,第1021页)。

  2. 职能特点

    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别将需具备独立指挥权,负责执行主将的战略分派,如迂回突袭、驻守要隘等任务。例如唐代府兵制中,别将为折冲府副职,协统府兵(《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齐鲁书社,1993年)。


二、历史语境中的职能

  1. 秦汉时期

    别将作为临时军职,常见于战役中分兵行动。如《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派"别将灌婴"追击项羽,灌婴独立率军完成截击任务(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唐代制度化

    唐代折冲府设"别将"为副长官(从五品下),辅佐折冲都尉管理府兵训练与戍防。《新唐书·百官志》明确其编制:"每府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一人"(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与相近官职的区别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资治通鉴·汉纪十》:

    "遣别将李广出雁门",说明别将独立执行军事任务(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通典·职官十一》:

    "别将各一人,掌贰都尉之事",明确其为折冲都尉副手(中华书局影印本)。

  3. 《唐六典·卷二十五》:

    详载别将品阶、职责及选拔标准(中华书局点校本)。


五、语义演变

唐代以后,"别将"一词逐渐被"副将""参将"等取代,但明清文献中仍偶见沿用,如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称分兵统领者为"别将"(中华书局点校本)。


参考资料(限于古籍无直接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别将”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发音和用法区分:

一、古代军事官职(读音:bié jiàng)

  1. 秦汉时期
    指配合主力军作战的副将或分支部队将领。例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 职能:独立于主将,负责侧翼或次要战场任务。
    • 实例:三国时期曹休曾在寻阳击败敌方别将。
  2. 唐代武官名
    隶属于诸卫折冲都尉府,属非固定职位,平时管理农耕,战时召集士兵。


二、动词短语(读音:bié jiāng)

表示劝诫或警告,意为“不要把……当作……”。


别人正在浏览...

败天公标搒卜旦餐风宿水秤权出岔耽尚灯台守第四声放意肆志芳泽风云不测负郭相君改颜赶斋赓韵革音共饮一江水骨肥厚孤高归航酣鬭寒难蒿宫觟冠惶恐滩回隤弧精火上加油简补鉴寐角影鞿靮捷便兢危玑组开敏魁毅媚谀明光锦木正驽马铅刀磻溪叟劝谕羣子渠匽容城侯神出鬼没史篇帨帉淑人君子私褚宿储燧人透越温言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无底壑想念嚣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