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慎忧惧。 宋 苏辙 《辞翰林学士札子》:“悃诚迫切,进退兢危。”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刘梦得谢上表》:“一麾出守,方切兢危,三命滋共,弗容控避。”
“兢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ng wēi,其核心含义是戒慎忧惧,形容人在面对潜在风险时表现出的谨慎、警惕的状态。
字义分解
语境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述人在重要场合或关键决策中的心理状态,如宋代苏辙《辞翰林学士札子》中“进退兢危”,体现对自身处境的审慎态度。洪迈《容斋四笔》中“方切兢危”则进一步强调对职责的忧惧感。
现代延伸
当代可类比为职场、学业等场景中因压力或责任重大而产生的谨慎心理,例如:“他对项目验收兢危以待,反复核查每个细节”。
“兢危”融合了谨慎与忧患意识,既可用于古典文献,也适用于现代语境,表达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态度。
兢危是一个形容词,意为非常担心、忧虑、战战兢兢的状态。它用来形容人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的紧张不安。
兢危的部首是儿字底部的儿,并且它的笔画数为14画。
兢危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虞书·夏书·葛大虎解》,后来成为汉字词语。它的用法较少,主要用于文言文文献中。
兢危的繁体字为“兢危”,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有时汉字的形状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兢危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听到老师叫他去讲台上演讲,心里不禁兢危起来。
2. 考试前的几天,他整晚整晚地睡不好,兢危地担心考不好。
1. 兢兢业业:形容一个人非常认真努力的样子。
2. 兢兢业业:形容一个人非常认真努力的样子。
1. 忐忑:形容内心不安,担心不定。
2. 焦虑:形容内心紧张不安,忧虑不安。
1. 从容:形容心态平静,泰然自若。
2. 泰然:形容心情安定,不慌不忙。
白当拜节白纸黑字薄眉贝多博采群议步人尘品春联达哈荅沓诋贱冻雪多边协定分忧敢当高话歌诵攻靡宫脂规制鹤开坏散黄门北寺狱记曹阶荣接三连四九英季胁具带科税老两口流芳遗臭买放煤窰秒针莫敢末略内府蔫红烹燔片席愆阳穷闬三过笔沙棘诗淫束身自好隋珠弹雀素鳞桃弧讨债鬼同和娲娥吴郡星郎襄樊鲜朗小己得失小铠哮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