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绝妙好辞的意思、绝妙好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绝妙好辞的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 魏武 乃曰:‘吾已得。’令 脩 别记所知。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唐 苏颋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衔悽固託,抚疾何成,愧不得絶妙好辞,披文而相质耳。”亦作“ 絶妙好词 ”。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閲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絶妙好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绝妙好辞”是汉语中形容诗文或言辞极为精妙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其典故源于东汉文学家蔡邕题写曹娥碑时,以字谜形式暗藏“绝妙好辞”四字:黄绢(色丝,合为“绝”)、幼妇(少女,合为“妙”)、外孙(女子之子,合为“好”)、齑臼(受辛之器,合为“辤”即“辞”)。该词被《汉语大词典》收录,释义为“指极为精妙的文辞”,常用于评价文学创作或语言表达的高超境界(来源:《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9卷)。在现代语言研究中,该成语被纳入《中华成语大辞典》,强调其“双关拆字”的独特语言艺术(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绝妙好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或精辟传神的词藻,常用于赞美诗文、语言表达的精妙。

  2. 典故出处
    源自《世说新语·捷悟》:曹操与杨修途经曹娥碑,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解谜为“绝妙好辞”(黄绢=色丝=“绝”,幼妇=少女=“妙”,外孙=女子=“好”,齑臼=受辛=“辞”),曹操叹服其才。

  3. 语法与用法
    结构为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例如:“这首小诗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确是一首绝妙好辞。”

  4. 近义词与变体
    亦作“绝妙好词”,二者含义相同,均强调文辞的极致美妙。

  5. 文化意义
    该成语不仅体现汉语拆字游戏的智慧,还常用于文学评论中,形容语言艺术的精妙境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例句,可参考《世说新语》原文及历代文学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飿儿百韵笺比肩继踵笔筒逋粮才刚长宾城壕蚩庸漴漴传布淙啮大男当门抵户的亲砥砺琢磨豆芽儿氛坌凤字怪似贯注汗马牛合爪后缀货郎将位箭张娇娇女计无付之郡堺枯槁客捞稻草亮丽买山居南顿男声哪个内纬披裘负薪箝求前身前躅羣策羣力攘袂失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守境霜柏霜塘属当鼠虎顺风嵩衡袒臂陶陶遂遂同心缕勿拜无踪膝盖骨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