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绝妙好辞的意思、绝妙好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绝妙好辞的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 魏武 乃曰:‘吾已得。’令 脩 别记所知。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唐 苏颋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衔悽固託,抚疾何成,愧不得絶妙好辞,披文而相质耳。”亦作“ 絶妙好词 ”。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閲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絶妙好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绝妙好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或精辟传神的词藻,常用于赞美诗文、语言表达的精妙。

  2. 典故出处
    源自《世说新语·捷悟》:曹操与杨修途经曹娥碑,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解谜为“绝妙好辞”(黄绢=色丝=“绝”,幼妇=少女=“妙”,外孙=女子=“好”,齑臼=受辛=“辞”),曹操叹服其才。

  3. 语法与用法
    结构为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例如:“这首小诗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确是一首绝妙好辞。”

  4. 近义词与变体
    亦作“绝妙好词”,二者含义相同,均强调文辞的极致美妙。

  5. 文化意义
    该成语不仅体现汉语拆字游戏的智慧,还常用于文学评论中,形容语言艺术的精妙境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例句,可参考《世说新语》原文及历代文学评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绝妙好辞

《绝妙好辞》是一个成语,意为非常出色的辞藻或言辞,形容语言优美、巧妙,令人赞叹。

这个成语由5个汉字组成:绝(绒)、妙(婚)、好(女儿)、辞(舌、辛),其中绝的部首是绳,妙的部首是女,好的部首是子,辞的部首是辛。它的笔画数为19画。

《绝妙好辞》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评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作家们追求语言的华丽、富有表现力。这个成语形容的就是那些使用绝妙辞藻的文学作品或口才出色的演讲。

在繁体字中,绝(絕)、妙(妙)、好(好)、辞(辭)的写法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以及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绝妙好辞》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写法与现在相似。例如,绝可以写作“絕”、妙可以写作“妙”、好可以写作“好”,辞可以写作“辭”。

一些例句中包含了这个成语:

1. 他的文章真是绝妙好辞,读起来令人陶醉。

2. 这位演讲者运用了绝妙好辞,让全场为之倾倒。

与《绝妙好辞》相关的一些词语有:

1. 经典之作: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或思想深度的作品。

2. 文辞华美:形容文章辞藻优美、华丽。

3. 拙于辞令: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能力不够流利或不够巧妙。

总之,《绝妙好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非常出色的辞藻或言辞,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评论。它的部首分别是绳、女、子、辛,它的笔画数为19画。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使用这个成语时,可以形容语言优美、巧妙,令人赞叹。与之相关的词语有经典之作、文辞华美、拙于辞令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