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欠租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解给有法,而款项之数可清,求其欺官侮典盗餉逋粮,得乎?”
“逋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拖欠租税,特指未按时缴纳的粮食赋税。该词常见于明清文献,多与官府征收赋税、民生疾苦等历史背景相关。
二、构词解析
三、文献用例
该词现代已罕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中。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背景,可查阅《查诗文》等文献来源。
《逋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逃避或拖欠粮食。逋指逃避、拖欠的意思,粮指粮食。
《逋粮》的部首是辵(辶)和米(粮)。
辵(辶)是表示走的意思,米(粮)指粮食。《逋粮》这个词的两个字都有7画。
《逋粮》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一年》这个篇章。它的繁体是「逋糧」。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一些不同。《逋粮》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是「避糧」。
1. 他因为无法支付粮食费用,被指控逋粮。
2. 农民逋粮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1. 逋逃(逃避、躲避)
2. 逋客(拖欠客人的费用)
3. 粮食(农作物的种子,用于人类或动物的食物)
近义词:拖欠、逃欠、负欠
反义词:索粮、供粮、牧粮
【别人正在浏览】